浅析轮胎偏离角和滑行角
如果你自称是一位车迷,就应该较为仔细地观察轮胎,同时明白尽管轮胎外倾角产生的推动力有助于车轮行驶方向的改变,但具有弹性的轮胎却会阻碍车轮行驶方向的改变,同时车轮在转向过度和转向不足的情况下,轮胎会发生扭曲变形。
轮胎通常有4种变形方式:
1、径向变形,即轮胎的侧向变形,表示轮胎行驶面上方胎侧的膨胀变形。轮胎气压越低,其径向变形越大。
2、周边变形,加速过程中轮胎胎侧的起皱现象。
3、轴向变形,使轮胎脱离车轮或轮辋的偏转变形。
4、扭曲变形,这实际上是轮胎行驶面前后轴向偏转差异,想象摩托车在右转弯,其轮辋前端将轮胎行驶面前端往前拉,而轮辋后端则会将轮胎行驶面后端往后拉,这样会使轮辋向右的扭曲程度要比轮胎行驶面向右的扭曲程度多。
膨胀表示轮胎胎侧具有很强的弹性,而橡胶弹性变形会产生热,但其本身热导性较差。如果轮胎 气压过低的话,那么轮胎过度挠曲变形产生的热可能会损坏轮胎,这往往造成行驶过程中较为悲惨的车祸。什么是轮胎的扭曲变形呢?静止不动地坐在摩托车上,将手把往任意一个方向转动20°,然后松开手把,此时你会发现前轮指向和未转动手把时指向的夹角会保持在15°~18°之间,不再为原转动手 把的角度20°。如果你稍微细心一点的话,你会注意到在松开手把时,轮胎会稍稍“回弹”一点,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很显然,在你转动手把时,轮胎行驶面转动程度并没有你所想象的那么大,为什么?因为行驶面具有来自在地面的牵引力和轮胎胎侧弹性变形(即扭曲变形)产生的力,松开手把后轮胎的回弹现象仅为解除了力后轮胎扭曲变形“释放”产生的结果。
只要摩托车行驶方向不是直线状态,其轮胎均会产生扭曲变形(参见下图)。该图表示右转弯摩托车前后轮胎的状态(倾斜角忽略不计),你会发现轮胎实际行驶方向是由轮胎行驶面所指方向决定的,而并不是由轮胎本身所指方向决定。图示确切地表示了前后轮胎所产生的变化。由于前轮胎外倾角通常比后轮胎大,根据如上所述可以知道,后轮胎产生的扭曲变形则要比前轮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