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与“日货”的不解之缘
要说中国的第一批私家车,显然是菲亚特的126P,那是“先富起来的”一些人身份的象征。。。但在我看来,私家车的普及,应该是天津夏利。。。不得不承认,天津夏利承担了普及私家车的重担。。。
说夏利,就得先说大发。。那满街横行的黄面的,曾经让一批有胆识的人挣钱了。。也就是这些人尝到了经营汽车的甜头,逐渐的开辟了中国的城市客运市场,让城市客运越来越活跃。。
但是,夏利小轿车则成为普及私家车的代表车型。。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夏利用的是大发汽车的发动机呢?在知道这个细节的人里,又有几个人知道大发是日本发动机技术呢???
68岁的赵家良, 1985年担任天津汽车厂厂长,后为天津华利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曾经直接参与了大发车生产线的引进、谈判、购买以及组织生产,亲眼见证了大发车的成长历程。
天津市相关规定,到2005年底,出租车市场将全部淘汰“面的”。“我觉得也是必然的,社会发展了嘛。以大发车作为出租车,尽管有很多好处,但却很难与现代都市的形象相匹配,无法适应我们的城市飞快成长。”原天津汽车厂厂长赵家良的脸上流露出留恋与落寞的神情。
根据“要说大发汽车,还得先从天津的汽车工业说起。 1965年天津汽车工业开始起步,建立了天津汽车制造厂,当时国内只有一汽、上汽、天汽三家汽车生产厂家。 1973年到 1979年,天津生产了 63辆 740型仿丰田轿车。 1980年天津汽车厂的轻型卡车一炮打响。 1983年国家香山会议,确定在天津建设微型汽车生产基地,引进日本大发汽车技术。”赵家良回忆说。
大发汽车在日本是厢式货车,尽管有很多设计缺陷。但是这种车型油耗低,经济适用,价格低。引进大发车的目的,是以民用为主,加装座位后,既可以送货又可以坐人,为当时的城乡老百姓出行提供了轿车的替代品。当时天津汽车厂通过谈判,从日本引进了大发总装生产线,准备生产“天津大发”汽车。
1984年 9月 25日 22: 05,我国第一辆由中日合作生产的微型汽车在市郊杨柳青镇的天津市汽车制造厂顺利开出生产线。第一批汽车是日本零件中国组装,装焊、油漆、总装、质检,一共 8个人参加装配。开始时,由于是来件组装的形式,而且技术条件并不成熟,在 1984年最初生产的两三个月里,总共只生产了几十辆车。赵家良和同事们在生产线上摸爬滚打的日子里,大发车的生产慢慢走上了轨道。
生产上了轨道,市场一下子大了起来,大发车很快就得到了全国的认可。“要发家,买大发,发发发!”上世纪 80年代末,这则广告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仅从字面上,已经显示出了大发车当年的火爆态势已经席卷全国。
赵家良回忆说:“ 1992年到 1993年,南市旅馆街住满了要买大发车的外地人,市场完全供不应求。”那时候,天津汽车制造厂生产各式各样二十多个型号的大发车,出厂价是 2.8万元,可被车贩子一炒,就能卖出 5.2万元的天价。
那几年全国都跑“黄大发”
美国接轨。黄色的透视性很好,在一片车辆中,很容易就能够识别,引人注目。可能当初将大发带到中国的赵家良等专家们并没有想到,短短几年时间之后,大发车竟会成为中国北方诸多城市街道上的一道风景。 1986年 2月 19日本市微型汽车灯具零部件开始国产化。 1987年年底,天津微型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已由 1984年的 8%上升至 85%,这一速度令日本人咋舌。也正是在 1987年,天津出现了第一辆大发车型的出租车。
在当时,之所以为大发选择了黄色调,是为了与上世纪 90年代初期,当时北京市政府提出了“一人招手,几辆车等候”的北京市出租车行业发展方针,被戏称为“黄虫”的大发车开启了北京出租车平民化的历史。“以低档车辆、廉价车费满足市民需求”成为北京市出租车行业发展的趋势。为了向司机们解释一些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时任厂长的赵家良还曾经带领一批专家在北京召开过发布会。 1993年本市有关部门借鉴北京出租车市场的经验,将大发车大批引入出租车行业。从那时开始,天津市的黄面的数量开始激增。北京在 1992年时,已经有 3万辆大发出租车,在天津, 1997年黄面的的发展达到了最高峰,马路上已经“遍地黄大发”,当时这个城市里同时有 1.8万辆黄面的在“扫街”。
调头方便 人货俱载 省油快捷 廉价实惠
30万辆大发出厂九成用作“面的”
对于绝大多数市民来说,打出租的目的,不是为了显示身份,而是为了到达目的地。有一辆出租车,能够将人与捎带的东西安全地送达目的地,就完成了一辆“的士”的基本使命。大发汽车的结构比较简单,整车的承载能力也很强,既能拉货又可以拉人,使用起来特别方便。
当时津城城市的街道还很窄,大发车不仅转弯方便,停在路边也省地。在当时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黄面的以其空间大、载重大、承载人数多、省油、方便、快捷等诸多优势,替代轿车,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从 1984年 9月至 1999年,天津汽车制造厂总共生产了 30万辆大发车,其中有 90%是供给全国各地的出租行业使用。仅天津,就有超过 5万辆的黄大发挂上了“出租”的顶灯。大发车受到欢迎,是因为出租车正在成为普通人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大发车在中国诞生的使命,正是为了带给国人这种廉价实惠的出行享受。
夏利轿车发展历程
(原稿发布时间为:2004年08月06日)夏利公司1986年与日本大发株式会社签约,引进夏利轿车,当年即以CKD方式组装生产。以后生产能力不断扩大,至1993年底,形成年产5万辆能力。
1994年,“夏利轿车15万辆扩建项目”被国家批准列为“八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同年被天津市委、市政府列为“天津市一号工程”项目,总投资21亿元。1996年二季度全面投产,夏利公
司成为继上海汽车之后第二个拥有15万辆轿车和20万台发动机的批量生产能力的厂家。1999年“天津汽车”A股在深交所成功上市。2000年5月,由天津汽车夏利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各出资50%组建的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多年来,夏利公司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对夏利轿车进行改进,先后推出了夏利加长型、电喷型、自动档等多个品种。1993年三厢夏利投产,1997年夏利公司与日本大发公司联合对夏利轿车车身进行局部改进,保险杠与车身同色、增加转速表等,并加装了五档变速箱。改进后的夏利轿车更加美观、舒适。1999年夏利家族又添新丁,搭载丰田8A发动机的“金夏利”面市。2000年,在日本丰田公司技术支援下,开发了引领轿车新技术潮流的夏利2000世纪广场。另外2001年还推出了在TJ7101和TJ7131系列轿车基础上,进行了钻石灯、浅内饰、PVC可擦拭顶棚等7项技术改进的“静雅型”新品种,同样也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
2003年,进行了多达156项次技术与工艺改进的夏利A系列-“骏雅”、“绅雅”轿车上市。“骏雅”、“绅雅”轿车在承继了夏利原有车型性能优异、实用经济、稳定可靠、环保低耗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将经典与时尚、科技与实用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适用型”家用轿车的全新概念,堪称是国内家用轿车的典范车型。“骏雅”为A系列的两厢车型,“绅雅”为三厢车型。其中“骏雅”可装备TJ376QE三缸电喷发动机和丰田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专供天汽的8A四缸电喷发动机;“骏雅”可装备TJ376QE三缸电喷发动机。夏利A系列-“骏雅”、“绅雅”轿车,重新设计了车身前部与后部,将最佳空气动力性与当今世界汽车造型设计的流行时尚实现了完美的契合,使之呈现出浓郁的现代气息与时代感,彰显出蓬勃朝气与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整体式的钻石前大灯与具有金属质感的格栅组合,活泼灵动的前雾灯,外形流畅、防护性能更佳的整体式保险杠,新型七辐铝合金轮毂,让人在耳目一新之余不得不钦佩设计师的匠心独具和深厚造诣;与端庄、靓丽的外形相比,“骏雅”、“绅雅”系列的内饰同样是焕然一新:恬静宜人的浅色调内饰,别具一格的流线型组合仪表板与四辐方向盘,浅色调运动型仪表,高科技含量的防眩目室内镜,以及根据中国人体特征进行重新优化设计的座椅,6:4分割可倒式后排座椅(绅雅)……处处体现出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的体贴设计。
2004年4月8日,装备了1.1升发动机的夏利A系列轿车上市。夏利新A系在动力全面升级后,发动机功率虽然达到了超强的58马力,扭矩为87Nm/rpm,分别比原车增加9%和13%,最高车速超过140公里/小时,而油耗相比原车却没有丝毫的增加,百公里实际油耗小于或者接近5升。
夏利轿车市场定位的转变
2001年前,出租车需求在夏利轿车总销量中所占的比例一般都在85%以上,私人购车所占的比例还不足10%。2002年,夏利系列轿车的市场结构中,私人用户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5%,而出租需求仅为18%。这种市场结构的重大改变,说明天津一汽及经销商的销售理念、手段、方法、技巧已经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特许经销店已经从紧盯出租市场不放的传统销售套路中脱离出来,将市场开拓的重点转移到了方兴未艾的私人购车上来,基本完成了由出租市场为主向家用车市场为主的重大战略性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