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现代推自主品牌 “致道”
近日,四川现代推出全新的“致道”重卡,该重卡为合资企业自主研发,使用的并非两个母公司原有的品牌——“现代”的品牌和“南骏”品牌,而是合资公司全新的品牌——“致道”。
方得网认为,四川现代此举可谓是应时而动,因势而变。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什么笔者要说四川现代是“识时务者”?四川现代的“致道”能不能成为“俊杰”呢? 此举对四川现代又会带来什么变化呢?
“识时务”
——四川现代推出合资企业自有 “致道”品牌
推出全新的合资企业自主品牌“致道”,以及主攻重卡主流市场的致道800W重卡,是四川现代对中国当前市场认真分析后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这表明,四川现代绝不愿走广汽日野之路,而是希望成为东风商用车或者福田戴姆勒这样的主流重卡品牌。

纵观中国重卡市场,合资企业不少,但是使用国外品牌、车型的只有两家——广汽日野和四川现代(庆铃也有重卡,但以轻卡为主)。其余的合资重卡企业:东风商用车(东风55%股份、沃尔沃45%股份)、福田戴姆勒(各为50%)、中国重汽(曼恩占25%+1)、上汽依维柯红岩(依维柯占33.5%),全部都使用中国重卡品牌,其中,东风商用车和福田戴姆勒全部使用的还是中国国内开发的重卡车型(中国重汽部分车型为自主,部分为引进,部分为混血)。
发动机和变速箱等,这就使得整车成本远高于国内重卡竞品;再加上国外重卡企业有严格的生产和质量标准,这就让中国国内生产的国外品牌的重卡,成本远远高于国内生产的自主品牌重卡。
四川现代和广汽日野是所有重卡企业中,仅有的两家使用国外品牌的企业。使用国外品牌,并且生产引进的车型,这就意味着,每辆车的成本中都要包含国外商标使用费和车型使用费,而这两项费用是绝大多数中国重卡企业都没有的;另外,还要使用大量的国外零部件,比如
供需理论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就是:价格越高,销量越低;即使整个市场只有一个品牌,这个规律都依然起作用,更不要说重卡市场严重产能过剩,主流品牌就有十几个。因此,无论是广汽日野还是四川现代,都会因为售价较高,而不能获得较高的销量。
假如四川现代不能把重卡价格降到市面上主流车型的价位区间,那么很可能即使再努力发展几年,也可能无法进入主流重卡市场。
难能可贵的是,2013年成立的四川现代没有像2007年成立的广汽日野一样,一条道走到黑,而是改弦易辙,做出了一个重大改变——推出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以及针对中国主流市场自主研发的全新车型。
从这一点来说,四川现代就是“识实务者”。
目标瞄准主力市场
全新“致道”,这个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是四川现代针对主流市场打造的品牌。
四川现代是由四川南骏和韩国现代合资而成的。合资前,四川南骏生产的轻卡、中卡以及重卡,由于背后没有大的汽车集团支持,在车型上属于比主流市场更低端的市场,受到大型卡车企业的挤压,生存空间不断缩小。正是希望在技术上赶上潮流甚至是快人一步,同时在管理上更加现代化,南骏寻求了与韩国现代的合资。
产品,使用的是“现代”商标,发动机、变速箱等都是韩国现代的技术;其生产和检验流程,均按照现代标准。自然,这两款产品的定位,也都是高端商用车市场。
2013年,四川现代在成立的同时,就从韩国现代引入了现代两款车型,一款是重卡,取名叫“创虎”,另一款是中巴,取名叫“康恩迪”。合资公司生产的这两款
不过,“创虎”上市后,并没有取得类似自家兄弟——北京现代的辉煌。其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重卡创虎在国内的竞争对手基本上全部是国产重卡。相比国产重卡,创虎的价格要高的多,大部分中国用户无法接受。而北京现代生产的轿车,在国内最主要的竞争对手都是欧美日品牌,因此,韩国现代物美价廉的优势就能够最大地发挥出来。另外,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用户更多地会考虑价格和产出比,国外的品牌并不能给产品带来多少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