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向西行:青藏越野之旅
在这里,可以领略到一种中国西部、乃至中亚、西亚的风情,人们乐观、慷慨、随和、自然。这恐怕与西藏辽阔的地域和相对稀少的人口有关吧?
车技
从西宁到格尔木,虽然海拔已在两千米以上,但是路面总的来说还算平缓。只是多处修路,很多路面是条件很差的‘工地’路面。但是我们仍能见到坐了七、八个人的 ‘小面’在我们前面飞快地跑着。而且想超过它还挺不容易。从格尔木开始,随着海拔的升高,能见到的车型就越来越单调了。
在羊八井之前,实际上已经实行了交通管制。车流被引导到另一条绕行路线,约多跑160公里。而那些敢于冒险的车子,仍可以穿越羊八井。高海拔、泥泞、障碍决定了只有前面说的三种车通过。
甚至连越野能力很强的东风卡车也常常被阻滞在一旁,轻型越野车不得不进行‘场地障碍赛’。初秋,西藏雨水不断,车子要在泥泞的山坡上探出一条路。而这些山坡又沟壑纵横,越野难度极大。本来在训练营遇到过的障碍,由于高海拔的缘故,变得更加难以逾越。我们还必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因为急噪、慌张会导致更大的难度和险情。而且由于时间的拖延,黑暗也会让整个车队的进度受阻。(注:在羊八井越野时,需尽量冷静、果断地采取最简练的动作,甚至超水平发挥。)
GPS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有一个路段被雨水冲成了乱石滩,我们到达那里时,黑暗已经降临。路没有了,我们可以涉水。但是朝哪个方向去呢?这不是GPS能解决的。我们只好等候稀稀拉拉的过往的‘东风’,当‘东风’过来的时候,我们仔细地记下他们车轮的轨迹,发现东风的半个毂辘都浸在水里,我们得涉水了。还记得涉水越野的要领吗?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即使是一档挂上四驱低速,也未必能冲过一个看似平缓的障碍,更何况是在‘半个东风毂辘’的水中呢。
豪华会员的加盟和名牌绞盘的使用
蜂鸟越野车俱乐部的活动总是这样,每次重量级的活动,都会吸收一些家境殷实的豪华会员,这些会员生来不知道什么叫险、什么叫难。但是他们的乐天的性格掩盖不了越野技巧的不足。
陷在水里了,蜂鸟的那些表情木然的工作人员抬着他们代理的RAMSEY绞盘,利落地装在蜂鸟车队每车都有的国际标准插孔上,不一会完成了互救。
豪华会员们欢快地上路了。这一路上他们并不寂寞,蜂鸟在每一部车上都安装了军用的‘硅两瓦’电台,这些豪华会员又都是通讯兵出身,所以把几部车的电台收拾的清晰、可靠。在青藏高原上有时一天跑二十来个小时,要是使用普通对讲机,早就在黑暗来临之前陷入寂寞了。而这次活动使用的电台则是从车上采电的,只要发动机能转,电台就通,而且‘硅两瓦’电台通话距离还特别远。
距离产生美——神秘而又美丽的西藏
我们不是专业地理工作者,但是我们对西藏的魅力也感受颇深。从格尔木开上横空出世的昆仑山,有很长的一段路是没有人烟甚至是看不到动物的踪迹的。西藏,这个被青藏高原隔绝的自治区,正是因为没有一个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过渡,才显得与内地在很多方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让我们那么好奇,美丽。
布达拉宫,这座耸立在拉萨河谷中心突起的红山之上的宫堡始建于公元641年。那个世纪初叶,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山南地区,以雅隆河谷为中心的雅隆部落崛起,先后灭补尔瓦等部落,逐步统一了西藏地方,松赞干布在我国西部高原建立起强盛的吐蕃奴隶制政权。641年,文成公主嫁到西藏,松赞干布为其‘别建宫室,以居公主’,并‘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于是在当时的红山上修建了九百九十九间房子,连山顶红楼共千间。
布达拉宫的名字得来才有意思呢,由于这个宫堡的宏伟壮观,虔诚的佛教信徒将其比之为佛教圣地普陀山,而普陀罗的音译就是布达拉。在拉萨,与布达拉宫遥相呼应的还有全藏最大的寺院——哲蚌寺。
寺院的建筑装饰风格的统一与丰富多样的服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在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八角街里的一出藏式酒吧里拍下了各种各样的服饰,其丰富程度让我们惊讶。
与北京秀水街媲美的‘侃价’——八角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