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SUV热" 今天我们该以怎样方式生活
就在记者完成本篇报道的第二天,汽油调价了!有人大呼没有心理准备。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油价不仅仅是全部。虽然2008年我们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并不会改变,但是,眼下国际性的通胀与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我们在长期经济高增长状态下养成的生活方式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对于这一切,我们是否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
全球市场份额连连下滑,然而中国市场的情况恰恰相反,SUV (sports utility vehicles,中文意思指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包括四轮驱动越野车。)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在全球通胀与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高油价让大排量SUV在欧美市场“折戟沉沙”。但在中国,SUV热却越来越热。
为什么SUV只在中国走俏
33岁的陈非是杭州一家贸易公司的职员,今年初,他买了自己的第二辆车,一辆排量2.4升的自动档东风本田CR-V。虽然买了价值近30万元的车,陈非仍然称自己是一个行事低调的人。“算上我,我们公司开本田CR-V的估计有10个人了。”
和陈非一样开SUV的人如今越来越多。杭州百得利东风本田4S店的市场部经理说,本田CR-V是SUV热爱者的热门选择,今年客户甚至提不到现车,预定排队等候的客户已近40名,而预计每个客户的等候时间需要2至3个月。
不仅仅是本田CR-V,据市场反映,各种大排量的SUV都十分走俏。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越野车市场增长率超过了50%,排名全球第一位。今年前4个月的统计数据显示,进口SUV增长已经超过50%,其中排量2.5升以上的又占82%。据说,以跑车著称的保时捷,其SUV“卡宴”反而占了中国市场销售绝大部分。
中国SUV旺盛的销售势头,让欧美国家的人大跌眼镜。因为就在中国的消费者抢着下单买SUV的时候,富裕的欧美人对于SUV却避之不及。据美国汽车数据公司统计,今年5月份,全美大中型SUV的销量分别骤降42%和38%。加拿大、欧洲各国的情况也基本如此。许多汽车生产厂家都开始调整各自的产品生产线,纷纷放弃SUV的生产,而更看好小排量汽车。一位美国人说,住大房、开大车这个“美国梦”的重要内容,如今我们必须改变,学着过更节俭的生活方式。
我们还能够“阔绰”多久
有人说,SUV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款车型,更是一种高油耗的出行和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正让欧美国家的人感到越来越难以承受,并开始拒绝与反思。
SUV的耗油量和尾气排放量远远高于普通车辆。欧美国家出台了许多限制SUV的措施,使消费者拥有一辆SUV的成本越来越高。意大利打算对之每年征收1000欧元的污染费,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则考虑限制SUV在市区使用停车位,曾经最喜爱SUV的美国人,不但开始放弃这种大油耗车,而且开始崇尚尽量少用汽车。
然而,作为世界石油进口大国,面临着诸多能源紧缺问题的中国消费者,对SUV的高油耗与高污染却并不敏感。“能买得起SUV的人都不在乎油价。”一位汽车专卖店的销售人员说。
真的是这样吗?
就个人来说,眼下,中国的油价还依靠政府的补贴,与国际油价相比还处于低位。而油价最终是要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事实上,6月20日国内油价已经有所提价,93号每升从5.12元升到5.97元,97号汽油从5.41元升到6.32元。而这个油价还远不到国际普遍油价的一半。
陈非为自己那辆CR-V估算了一下,和差不多的轿车比,每百公里要多耗油约三四升,一年开2.5万公里,以目前价格计,多开销油费约五六千元。“一年这些钱还是支付得起的。不过价格再上涨就会肉痛了”。
有些“生活方式”地球不买单
不过,有些也不仅是“买得起就用得起”的问题。从全社会的角度看,目前,全球石油平均日需求量约为8700多万桶,美国石油平均日需求量超过 2000万桶,中国石油平均日需求量约为780多万桶,两个国家的石油消耗量已经超过了全球的40%。而据2008年5月份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所刊登的信息,中国目前每千人拥有轿车数量为9辆,美国为450辆,如果中国人最终每千人汽车拥有量与美国一样,多上50倍,那几乎不用算我们也能提出问题,油从哪里来,二氧化碳往哪里去?
这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让人做梦的时代,但同样是一个需要节俭,面对现实的时代。
人们仍然争先恐后购买高耗油、高污染的SUV,是真的因为都要到没路的地方撒野吗?一位开长城哈弗的消费者坦言,这里面更多的是一种眼下的时尚。“其实,我也就是用这车代代步。偶尔出去旅行,也不跋山涉水的,这车的四轮驱动几乎没用过。只是人们都认为这样的车更有运动感,更时尚。”
为了这种很酷很现代的感觉,我们正在大量透支资源。
高增长养成惯性思维
SUV是个突出的例子,它在一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猛然看清了自己的消费思维:近30年时间都生活在经济高速增长环境中的人们所特有的思维。
从1989年到2001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9.3%,大大领先世界3.2%的水平。近5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又都保持了10%以上的速度。美国人用“神速”来形容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这30年左右的时间,改变了历来以勤俭节约著称的中国人的内心。
对未来预期高了再高。网友苏西就是在这样的“神速度”中长大的一代。苏西说,“我1981年出生,从我出生以来的20多年里,我们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新房就搬过3次,买了车,父母也会出国去旅行,他们还要送我出国念书,让我今后挣更多的钱,过比现在更好的生活。”在苏西的想法里,明天比今天好是理所当然的。苏西的想法颇有代表性。在经济欣欣向荣的时期,几乎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憧憬,在这种憧憬中,他们也不自觉地提高了未来的经济增长预期。“更大的房子、更好的汽车、更高的学历、更高的收入,更优雅的生活,每个人的脑海中充满了更字。”网友“仁者乐山”说。
这些定式未必“一定”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可以说明这点:
求稳就是自我束缚,人生要敢于做梦。30多年以前,很多人在一个单位一呆就是一辈子,甚至子女还会继续父母辈的工作。而如今,一个从没跳槽过的人,会被看成是职场中的无能之辈。职业的稳定性不再被看重,人们普遍认为,安于现状是一种自我束缚,变化才能带来发展。
比尔盖茨辍学经商成为世界首富的“神话”挑动着无数人的神经。跳槽更是变得普遍。“大家都在想怎么更快地赚到更多的钱,而跳槽是提高工资和升迁的最快途径。”一个换过三次工作的银行女职员说。
而有意思的是,在经历过金融危机的韩国,人们对于未来的忧患意识无疑更强。据韩国的媒体调查,韩国女性择偶标准的一条,就是要有稳定的职业,而不在于短期收入有多高。具体的说,择偶目标第一位,已由十年前的金融人士变为现在的公务员。
富贵险中求。一直有储蓄传统的中国人开始否定过去的习惯,一般意义上的保值,甚至低收益的投资都已经不能满足很多中国人了。退休教师盛先生说,解放前社会经济不稳定,人们很喜欢藏金器,相信金器在危难时候能保值,这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但是现在,人们对于黄金、储蓄、保险等等降低风险、志在长远的投资方式兴趣不那么浓厚了。一位银行的理财师说,如今的人们理财目的更多的是博取最大收益,而不是抗风险。买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只看产品说明上的预期收益高低,越高越买,很少问问高的背后有什么风险。
今天要过明天的日子。“房子越盖越大,一家三口住100多平方米还嫌小,还想去买排屋。”曾经三代人挤在一套60平方米二居室房子里的方老太想不通自己的外孙女在想什么。她说,现在人条件好了,是该住得好点,但是三口之家去住3层楼的排屋也太过头了。方老太的外孙女却觉得这很正常,周围朋友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虽然买房子要商业贷款,但是她相信,没有过不去的河,今后收入只会越来越高,不敢消费才是最大的错误。
年轻人做“月光族”,每个月的收入吃光用光;有一定积累的中年人则花掉积蓄,甚至大额抵押贷款买房投资;老年人也勇敢地将自己的养老金投入股市,要在晚年再积累一次财富。以前只听说过企业资金链会紧张,但如今,资金链紧张的家庭比比皆是。
钱不靠省,靠赚。勤俭节约过去是项美德,现在却很可能被认为落伍了。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钱不是靠省出来的,而是要靠赚的。妈妈辈的习惯于自己做家务,儿女辈的已经习惯于叫钟点工了,妈妈辈的喜欢在家请客,省钱又温馨,儿女辈的动辄上饭店,还会说,“有这功夫省这点钱,还不如用这功夫赚钱呢。”
不仅仅是个人,社会也是同样。环保问题与能源节省的问题并没有受到真正关注。节能设备总是打不开市场。人们买的电器功率越来越大,冰箱喜欢买对开门的,中央空调也在普通家庭中流行开来。“现在只有一台空调的家庭成了少数。而以前夏天了,总是大家都集中到一间房间里乘凉,已经觉得很幸福了。”一位网友感叹说。“我给顾客算节能账,他们总是很不以为然,说不在乎那点钱。 ”一位灯具市场的老板说。夏令时虽然可以节约能源,但是因为带来的管理上的麻烦,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就被放弃了。人们只讲求所谓的效率与方便,并不在乎节俭。
“从来不担心”值得担心
没有想过一旦经济不景气了怎么办。目前的生活看上去都很美好,但是这些生活方式都是建立在经济高增长的基础上的,一旦未来经济增长不能达到人们的预期,现在的生活方式还能顺利维持下去吗?网友“流水心事”说,很多人从来没有为此担心过,这才是自己最担心的事。
30年来,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人们手中的财富也在不断膨胀,生活水平日新月异。“好日子看上去会永远下去”。网友“面包配咖啡”说,这些年里长大的人甚至没有经历过经济“感冒”,所以不懂得害怕。但是,经济增长速度不会永远在两位数以上,但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却还是在惯性作用下高速向前。这其中的不合理之处,不用说也能看明白。
从长远的角度看,社会是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这没错。但就某一个时期来说,却不一定如此。经济是有波动的,有自己的周期。但问题是,我们周围有太多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就好似一个从来没有挨过饿的人,是不会害怕饥饿的,因为根本就没有饥饿的记忆。
“我们很多人的思维还停留在高增长低通胀的阶段,在经济背景已经有所变化下,这些人还照着以往的方式生活,没有做好一点准备,哪怕只是一种心理准备。”一位网友如此评价。
虽然,2008年我们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并不会改变,但是,眼下国际性的通胀与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以及由此带来的许多国家百姓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于我们确是一种提醒。
今年6月17日,山东全省上下体验能源短缺,所有专车和班车停开,六层以下的电梯全部停开,办公室的空调无一开放,全省约16万干部职工全部骑车上下班。今后,类似的模拟体验以及背后的危机意识,对于我们或许会变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