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在中国“消失”的汽车企业
中国汽车企业的国内外的兼并、重组事件,近几年的呈现频率在加快。我们不妨做一下简单的梳理,看看中国汽车企业重购的“那些年”。
广州标志
广标505:作为国内最早的合资公司,广州标志给人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但最大的回忆就要算这款车了
1985年3月15日广州标致成立。广标的股东非常复杂,分别由广州汽车厂(持股46%)、法国标致 (持股22%)、中信(持股20%)、巴黎国民银行(持股4%)、国际金融公司(8%)五家股东组成。这种庞大复杂的股东结构,为后来广标的失败埋下了隐患。1992年是广标卖得最火的一年,卖了20404辆车。到1997年,销售滑到了1000多辆,累计亏损达29亿元。这个中国早期的汽车合资项目最后以标致放弃、中方零收购取回法方股权和债务而告终。1998年2月22 日,《出资额转让合同》获外经贸部的批准,法国标致公司等4家股东正式退出原广州标致汽车公司。最后本田出资十数亿元人民币,偿还广州对标致的欠款和安排富余人员,拿下了广州项目,成为标致的替补者。
广标的失败,折射的不仅仅是一个工厂的倒闭,更凸显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产业在政策、理念和机制上的不成熟。对市场信息研判的迟缓,把广州标致拖入绝境。汇率上的变化就令当时的广州标致措手不及,导致车价不断攀升,使富康、捷达和桑塔纳2000很快就把广州标致的市场冲得七零八落。虽然广州标致以失败告终,但标致公司1985年和广州建立合资公司时,中国汽车市场还普遍不被跨国汽车公司看好,标致表现出的先驱者勇气仍然让人回味。
上汽仪征汽车公司
仪征赛宝多功能车
这是在原江苏仪征汽车制造厂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一个新型汽车企业。1995年,原仪征汽车厂由于产品老化、市场衰退,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在江苏省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及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根据国家有关鼓励汽车工业通过资产合并、兼并等形式发展跨地区、跨部门的企业集团的产业政策,上汽集团与仪征汽车公司实行联合重组,于1999年4月成立了上汽仪征公司。上汽仪征是上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天汽和一汽重组
技术和销售服务网络,一汽具有雄厚的实力,但一汽集团一直以来在小型车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划;而天汽是国家规划的小排量轿车生产基地,其生产设备、销售渠道和品牌都是多年积累下来的财富。本次重组采取股权转让方式。天津汽车集团公司将其持有的天津汽车夏利股份有限公司84.97%股权中的60%即夏利公司总股本的50.98%股份转让给一汽;与此同时,天汽集团公司还将其下属华利公司所拥有的75%的中方股权全部一次性转让给一汽集团公司。
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一汽与天汽的合作,随着2002年6月14日双方在京正式签字而尘埃落定。此次一汽与天汽的联合重组是国内大集团之间的合作,优势互补。无论从资金、这在当时,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一次联合重组。也是企业面对WTO挑战,贯彻产业政策,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进程中迈出的可喜一步。天津丰田公司是由天汽与丰田公司各占50%的股份,一汽与天汽重组后,就等于一汽与丰田可以进行合作,这也是丰田求之不得的,这样丰田公司就可以在中国生产1.6升排量以上的轿车,使其在中国市场上得到全面发展。对于一汽来讲,同天汽的合作只是其战略的一部分,下一步可以顺理成章地同丰田公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