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在中国“消失”的汽车企业
2009年12月,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汽)宣布,北汽控股公司与瑞典萨博汽车公司完成了相关知识产权的收购工作,其中包括现款萨博9-5、9-3等三个整车平台和两个系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变速箱的技术所有权以及部分生产制造模具。同时,萨博还将支持北汽运用萨博技术研发制造自主品牌车型。
北汽与萨博完成的该项交易,是当年国内汽车企业收购海外先进整车成套技术和动力总成技术的一个成功案例。有关人士表示,走国际化道路是北汽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北汽将全力推进这一项目,以此为契机实现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研发与国际同步,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腾中重工收购悍马汽车(失败)
悍马总裁向成都当地官员赠送悍马车模
在200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宣布破产保护后,腾中重工曾出人意料地宣布收购通用旗下的悍马汽车,消息传出后腾中重工立即成为关注焦点。彼时,总部位于四川成都的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05年1月,是一家大型民营工业集团,主要生产路桥、建筑和能源等重型机械设备,以及特种车辆,资产价值14亿元。而与之相比,悍马的资产总值折合人民币约为34亿元。这项堪称“蛇吞象”的收购,最终因为悍马不符合汽车产业节能环保的趋势,腾中重工也缺少生产资格,而宣告失败。尽管2010年2月双方突然宣布收购无法如约完成,但腾中重工借此赚足了眼球。
比亚迪收购日本狄原磨具厂
2010年4月,比亚迪向外界确认,该企业收购日本狄原磨具厂。比亚迪借此把一半日本员工交流到中国,进行技术指导,再把比亚迪国内员工派到日本进行学习。通过这种双向交流,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了汽车磨具的核心技术,大大提升了汽车磨具水平,提高了国产比亚迪汽车的品质。做制造出身的王传福深知汽车四大工艺中,冲压成本最高,年销量在40万辆的比亚迪此时将一条模具生产线纳入自身系统,被外界认为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并且非常适合比亚迪目前所处的中期汽车企业发展模式。
吉利收购沃尔沃
2010年8月2日,吉利宣布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相关人士表示,它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合资,也不是一个对等的控股,实际上是100%的股权。将拥有其关键的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吉利借助沃尔沃“外脑”资源优势进行现有车型研发过程中的优化,并且加快了步伐。通过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化,吉利汽车正借力沃尔沃汽车丰富的技术、人才储备来反哺吉利汽车未来的国际化。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大致起步于2003年。此番并购的意义在于,当时,在新一轮全球产业格局变动和国内汽车行业竞争升级的推动下,中国汽车企业经历了一段海外并购的活跃期,但随后是一段“低潮期”,直到2010年,吉利成功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终于打破了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兼并市场的“沉寂”。
东风成为标致雪铁龙大股东
进入2014年,新年伊始,一直备受关注的东风入股法国PSA事件率先拉开了序幕,这么大手笔的买卖,核心内容明摆着落在了东风引以为重的“大自主”事业上。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已与法国政府、标致家族旗下控股公司和标致雪铁龙集团(简称PSA)各方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根据谅解备忘录,东风和法国政府将分别注资8亿欧元入股PSA,而标致家族旗下控股公司也将参与增资。此交易完成后,东风、法国政府与标致家族旗下控股公司将成为PSA并列第一大股东,三方分别持股约14%。首先从股权配比上就可以看到,三方并列,可以推断东风并没有占上风成为PSA的大股东,也就没有绝对的优先话语权,而根据媒体的进一步报道,双方的备忘录有一条申明“十年之内三方都不能增股”,以此来看,东风在PSA未来经营管理和技术研发方面或许更加无法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