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流中重卡企业十二五规划扫描
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包括中重型卡车行业普遍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十一五”规划期是我国中重型卡车行业大发展的五年,年销量从2005年末仅有的23.66万辆,增长到2010年末创纪录地超过了100万辆。
随着2011年的到来,国内中重卡行业进入了“十二五”发展阶段。在这一产业集中度较高的领域中,各主流制造商是如何规划“十二五”蓝图的?本报记者将做一番扫描。
中国重汽:成为全系列的商用车企业
2010年是中国重汽制造的我国第一辆重型卡车诞生50周年和中国重汽改革重组10周年,公司全年销售重卡19.5万辆,实现销售收入850亿元。
“十一五”期间,中国重汽发生了以下重大事件:2006年4月18日,中国重汽章丘发动机基地正式建成投产,标志着制约重汽发展的核心动力屏障被打破;2007年11月28日,中国重汽在香港联交所实现红筹上市,标志着中国重汽有了自己的融资平台;2009年7月15日,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重汽拥有了未来若干年部分先进的重卡制造技术;2010年末,中国重汽重组成都王牌汽车公司和组建福建海西汽车公司,标志着重汽将向全系列商用车制造企业发展,并意欲将触角伸向西南腹地和东南亚市场。
“十一五”末,中国重汽在产品谱系上已拥有HOWO、金王子等九大系列2700多个车型,是目前为止我国重卡行业中产品驱动形式和功率覆盖最全的企业。
到“十一五”末,中国重汽在营销网络上已拥有服务站1587家、经销单位1168家、4S店196家、品牌专营店197家,在海外设立了24个销售分部,在全球49个国家建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点。
2011年,中国重汽提出产销重型卡车23万辆、增速18%、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目标。到“十二五”末,中国重汽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000亿元;将发展成为以重卡产业为主导,中、轻、微、客、特种车辆及工程机械全系列的商用车企业。
东风商用车:规模和品质同步提升
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东风商用车公司实现年产销中重卡30万辆,同比增幅66%,超行业平均水平。其中,东风商用车本部(十堰基地东风品牌中重卡)销售14.3万辆,销售收入550亿元。
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东风商用车推出高端重卡东风天龙和大力神重型工程车系列;2007年,东风柳汽推出霸龙M5重卡系列;2008年,东风天锦新一代中卡系列问世;2009年,推出乘龙M6重卡系列。2010年5月,一期年产能4万辆的东风商用车重卡新工厂在十堰奠基;9月,年产10万辆的车身涂装车间金属漆改造完成投产;同月,年产3万台的dCi11重型发动机能力提升完成;11月,年产3万台的东风4H中型发动机基地建成投产。至此,东风商用车完成了一系列产能扩张的启动和运行。
在“十一五”以前,东风商用车的主导产品是180马力以下的中卡老产品和准重卡;2006年开始,其准重卡销量急剧衰减,重卡新品迅速成长。
东风天龙从2006年到2010年,所占比重从0提升到78%;销量从1916辆提升到接近10万辆。随着以天龙为主导的重卡全系列产品的良好市场表现,东风商用车虽然产品转型晚于行业的启动速度,但却实现了高于行业的成长速度。截至“十一五”末,东风商用车以跳跃式的发展进入中重卡行业前两名。
东风商用车的中卡战略产品东风天锦,从2008年4月的1754辆到2009年的1万辆,再到2010年销售突破3万辆,标志着该款换代车型的成功。
2011年东风商用车公司要确保市场份额提升,总销量不低于2010年;实现中重卡市场份额超过19.6%。十堰本部销售中重卡15.5万辆,份额达12.4%。这其中,要确保销售牵引车5.5万辆,重型载货车3万辆,重型工程车2.9万辆,中型车4.1万辆。
东风商用车在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通过核心能力的提升来实现价值的增长和高效的运营。公司确立了几个战略,包括品质和品牌的战略。东风商用车总经理黄刚认为,未来无论在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品质和品牌的竞争将会成为焦点。未来产品本身可能会出现同质化,要想在更高层面差异化,便需要提升产品的特性以及品牌的价值。
对于未来中国中重卡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东风商用车的经营战略,黄刚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处在重化工业阶段,这个时期将会持续10~15年的时间。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将会给中重卡市场带来相对比较稳定的需求。”“十二五”期间,东风商用车的目标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
一汽解放:产品、规模、份额,一个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