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卡在俄遇阻
2007年是我国重卡出口喜获丰收的一年,各方传来的数据都显示了我国重卡出口获得了骄人的成绩。数据显示,俄罗斯成为我国2007年度重卡出口最大对象国。但是从今年1月份开始,我国重卡出口俄罗斯之路却变得异常坎坷,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俄政府对进口中国重卡设置了重重障碍。
2007年8月16日,俄海关总署要求各地严格检查进口汽车的质量认证,严格限制没有质量认证的中国商用车新车按旧车进口;12月,俄罗斯政府发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补充条款,规定消费者购买包括汽车在内的产品,只要在15日内发现瑕疵,购买人可要求卖方无条件退货;在规定的保修期内,如果累计返修时间超过30天,也可要求退货等等。
俄罗斯从今年1月1日起开始全面实施欧Ⅲ排放标准,此前中国商用车企业出口俄罗斯多通过欧Ⅱ排放认证,俄罗斯阿夫塔托尔公司以“排放标准”为理由宣布全面停止组装中国汽车。
而最近从俄罗斯传来的消息进一步加大了中国重卡出口俄罗斯的限制:由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督局及汽车和汽车发动机研究所共同制定的《关于调整汽车质量检验证书发放程序的计划》已经于7月1日在俄正式实施,新规定取消了对非《日内瓦协议》成员国所生产汽车质检证发放实行简化手续的资格,其中包括中国在内。
我国卡车、专用汽车出口俄罗斯的形势可谓是“雪上加霜”。
俄为何屡设限制
“以前国内的商用车只需通过11项检测就可出口到俄罗斯,但在7月1日后必须通过55项检测,否则无法进入俄罗斯市场。今年想完成预定的对俄出口目标还有一定的难度。”一位有着重卡出口俄罗斯经验的企业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表面上看,造成俄罗斯对中国汽车举起“盾牌”的直接导火索是去年中国造重型自卸车在俄压塌桥梁事件。俄罗斯大型汽车专业杂志《AutoReview》曾用了4个A3篇幅报道了中国重卡在俄罗斯出现的问题和事故,并附有16幅存在缺陷的中国重卡照片,在俄罗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重卡在俄罗斯发生的事故只是促使俄罗斯提高汽车进入门槛的“最后一根稻草”。俄罗斯政府对进口汽车一直采取关税壁垒政策。2002年8月,俄罗斯就对车龄7年以上的外国汽车征收高额关税,2006年将允许进口的汽车车龄调为5年。时任俄工业和能源部工业司副司长的索罗金曾公开表示,国家必须制定计划,帮助民族汽车工业复兴,而首要措施是限制竞争对手,保护脆弱的民族汽车工业。俄罗斯的一系列举措都是这个观点的外在表现。
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卡相比,中国造重卡的价格差不多只有同类配置重卡的一半,相当于其5年以上二手车的价格;此外,部分中国企业为了追求利益,车厢按客户要求无限制增大,并且由于重卡交货一般采取卡车自跑,中俄自跑路途较短。因此,在俄罗斯重卡市场上,中国造重卡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对俄出口量保持了持续上升的势头,2006年和2007年,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的重卡出口国。中国汽车已经对俄罗斯汽车工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竞争威胁。
上半年对俄出口重卡下滑
记者了解到,原来俄罗斯政府针对汽车进口的认证体系包括3种方式:临时小批量出口(150台以下)、1年期出口和3年期出口,俄方在质量检验证书发放上给与手续简化的优惠。这次修订的主要变化是取消了临时小批量出口,同时将3年期的一些标准移至一年期出口,还增加了一些在排放、安全方面的认证标准。此外,自7月1日起实行的俄罗斯针对进口汽车的新认证要求中,有几项是中国重卡产品目前不具备的,并且之前给予的优惠均被取消。
俄政府这一措施立竿见影。我国部分专用汽车生产企业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在俄罗斯市场上的销量几乎为零,这与去年同期的表现有天壤之别。
据俄罗斯欧洲贸易协会汽车制造商委员会统计,今年1月至5月俄罗斯市场外国品牌汽车销量猛增48%,达855 472辆;但中国汽车整体销量大幅下滑,共销售18 353辆,市场份额由2007年的3%下滑至2%。而据满洲里检验检疫局检务处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经满洲里口岸查验出口俄罗斯的整车共1316辆,同比下降57%;贸易额2134万美元,同比下降43%。
解决的根本在于车企自身
俄罗斯对进口重卡的检测标准从11项提高到55项,对于这55项认证要求,国内车企还不是很清楚其具体情况。某专用汽车企业海外市场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关于新的认证要求,我们查了很多俄方媒体的报道和政府公告,都没有查到一个权威、准确的版本。这种模糊状态对于企业准备认证很不方便。”
中俄机电商会的人员告诉记者,新的认证要求包含了部分仅在俄罗斯使用的标准,如油箱认证。据了解,根据俄罗斯的要求,商用车油箱上的油箱盖无论是开启还是拧盖,在驾驶仪表盘上都必须要有相应的显示;油箱和油箱盖都要达到一定的设计标准,以保证汽车在发生事故时燃油不会泄漏。而中国大部分的商用车油箱都是拧盖式设计,要出口到俄罗斯必然受到限制。
俄罗斯政府采取的新政策旨在确保进口汽车的质量和技术水平,而在这方面,欧美、日韩俄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早就达到俄罗斯目前的要求,他们的产品出口到俄罗斯遇到的阻碍相对较小,中国重卡在俄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正在被逐步削弱。
面对俄罗斯不断提高的汽车质量认证门槛,专家指出,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在于中国汽车企业本身。中国企业要进入俄罗斯市场,不能只要求对方应该怎么做、要求市场应该怎么转变,而是要通过提升自身的技术、服务以及零部件供应水平来提升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国家汽车出口主管部门正在与中国重汽、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陕汽集团、北方奔驰和北汽福田等主要重卡企业研究对策,讨论如何规范我国汽车出口秩序,解决中国重卡出口俄罗斯存在的问题。
针对质量和服务问题,有整车企业提出,取消“改装厂”和贸易公司的出口权,直接由整车企业出口,以进一步规范出口秩序。重卡生产厂家必须制作外文(英文或俄文)的重卡使用说明书和零部件手册,否则,不予颁发出口商检合格证。
另外,一些企业也提出,重卡车厢必须按国内公告规范配置,不得任意加大尺寸。对于将新车以二手车出口的“灰色清关”问题,由于这主要是俄罗斯当地进口商的行为,将新车低价出口反而有损于国内企业利益,所以,国内企业认为应该与俄方配合,杜绝“灰色清关”。
尽管今年在俄罗斯市场遇到了层层阻碍,但是业内分析人士对于中国重卡在俄罗斯的市场前景还是比较乐观。“从长远来看,我国重卡在俄罗斯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福田汽车海外市场部的人士认为,俄罗斯进口车政策收紧也并非全是消极因素,俄方打击灰色清关、加强认证管理,将促进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减少以往中国企业在海外相互压价等不正当竞争的做法。综合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的企业,有可能在俄罗斯市场站稳脚跟。“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卡车企业最需要的还是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