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时代 汽车将完成互联网进化
汽车和人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互联网主导创新思维的商业时代,用互联网的思维来重新思考当第一次坐进搭载互联驾驶系统的华晨宝马5系时,王兴的第一个问题是:车载系统是基于什么系统编写的?他打开系统信息,看到 Apache、FreeBSD 等相关协议后,这位创办过美团网、饭否和校内网(后来改名为人人网)的资深极客笑了。2个小时的试驾,让王兴对华晨宝马5搭载的互联驾驶系统交互过程称赞不少。不过在停车入位时,却遇到了点小麻烦。他不无自嘲地说:“看来我最需要靠谱的停车辅助系统。”
创新思维商业时代 汽车的互联网革命
当《商业价值》记者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汽车互联驾驶应用”这个问题抛给王兴时,他不假思索地说,在移动互联时代,“云”加“多屏”就足够了。汽车要做的是成为一个好的终端,将平台开放出来,并且与其他设备无缝对接。
空间,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这不仅关乎到用什么样的方式从A点到B点,还关乎到了B点后要干什么。汽车能否扮演好最大的移动终端和开放平台的角色,将成为未来几年内,汽车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并且,一些具有前瞻性思维的汽车制造商已经在行动。
事实上,将汽车看成开放平台的互联网终端,已经不是只有王兴这样的极客才会这么想。随着商业社会的互联网化,在不断激发人们创新思维的同时,更对传统行业提出挑战。汽车作为人类解决距离问题的交通工具,已经不仅仅满足人们从A点到B点的需求,而是作为生活中一段比较私密的时间和王兴试驾的这辆华晨宝马5中搭载的互联驾驶系统,在传统汽车领域,有一个略带历史味道的名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但是,这个称呼正在被“汽车互联驾驶”逐渐取代,后者更强调汽车与互联网的关系,也更能代表互联网引发的这一波车轮上的创新革命。在美国,电子消费类产品咨询公司iSuppli在2007年的CES刚刚结束曾预测,2007年将是汽车产业的分水岭——许多汽车公司开始推出自己的信息娱乐系统,以适应消费电子产品和内容的爆炸性增长。中国市场虽然晚了几年,但是这种趋势正渐行渐近。
无人驾驶汽车,都在不断刷新人们对汽车的认识。早在几年前,欧美品牌的汽车中连一个USB接口都显得特别“珍贵”,如今这些汽车公司已纷纷开始加入重新定义汽车的行列。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热潮,越来越多互联网势力开始介入到汽车产业,比如Tesla的电动跑车,和谷歌的汽车互联进化
iPhone不但颠覆了手机行业,也给汽车业带来了很多启发。在中国最早提出“数字化轿车”概念的上汽荣威550,恰逢第一代iPhone手机在中国的风靡。在当时一场上汽荣威550上市的头脑风暴会上,用了一张《骇客帝国》的图片,以表达数字和触控时代的到来。荣威550希望借势而上,打造“数字轿车”的概念。那时候,“数字汽车”的概念不管在上海汽车集团乘用车公司(下称上汽汽车)内部,还是在整个业界都遭到了质疑。但是,当时的决策者已经嗅到了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因此,上汽汽车最早在中国市场开启了3G汽车概念,这一概念后来延伸出了inkaNet汽车互联平台。
在中国市场上,目前已有的汽车互联驾驶系统大概可以划分出Android和Linux两大阵营。Android阵营里基本是本土汽车品牌,比如搭载于MG5上的inkaNet是基于Android1.6版本开发的。Android1.6版本并不是一个十分成熟的系统,且Android已经升级到4.2版本,但是由于汽车开发周期长达2年,从匹配和各种极寒极热测试,都需要很长的周期。这也是为什么外资品牌更愿意从更加底层的Linux系统入手,重新打造一套全新的系统。但是从资源匹配上,Android无疑也是小规模公司起步切入的一个机会。
无论如何,inkaNet几乎是最早在国内打出3G汽车的概念,并且进行了大规模部署的汽车互联系统。它没有追随通用汽车Onstar和丰田Gbook,而是用科大讯飞的语音系统为切入口整合了娱乐、导航,同时集合了人工呼叫台类似于Onstar和Gbook的功能。
平板电脑。
活力天汇科技有限公司的商业智能总监孙光辉和设计总监向怡宁在试驾了搭载inkaNet系统的汽车之后,这样评价inkaNet:“做这套系统的公司有一个目标远大的老板,却没有远大理想的执行层。”基本上把Android在手机上已有的一套体系生搬到汽车上,没有和汽车做整合,更像是给汽车装了一个Android系统由于手机的使用环境和汽车完全不同,因此汽车互联系统需要更加简便的操作,同时,很多App并不适合用在汽车使用,比如UC浏览器、微博和邮件阅读等。孙光辉表示:“如果从时间轴来看,上班族在汽车上用股票相关App的机会也基本没有,因为上班途中股票还没有开始交易,周末出游股市也不开盘。好的产品并不是给人更多选择,而是给人尽量少的好选择。”
“刚刚我点播音乐,语音系统说music,但是我说我要miusc,系统却听不懂。”向怡宁表示,虽然这些是很小的细节,但是从设计上而言并没有太人性化。
2012年,宝马开始在国产宝马汽车上搭载宝马互联驾驶(Connect Drive)系统,宝马Mini则搭载了Mini互联空间站。在未来,这套系统将会在更多国内宝马产品上普及。福特汽车在新福克斯上搭载了SYNC,奥迪也在部分车型上尝试用奥迪Connect。2012年12月份发布的凯迪拉克CUE系统也颇具可圈可点之处,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果然是来自离硅谷很近的美国豪华车品牌”。在工业设计上更简洁和整合,在交互性上,虽然不同于德系的旋钮按钮加手写输入,电容触屏加回馈感更加直接,和手机的互联互通也更加容易,并且会自动对手机里的音乐信息进行归类。而行驶状态则更多运用了方向盘上的按钮。
奇瑞和博世合作相关汽车多媒体的业务。
中国本土品牌除了上汽荣威和MG搭载了基于Android系统打造的inkaNet汽车互联平台,还有比亚迪的i系统,吉利的G-NetLink等,也都开始在基于互联网基础将汽车打造成最大的移动终端。一些在这方面尚没有成熟产品的汽车公司也启动了相关项目,比如长城汽车在2012年成立了汽车信息娱乐相关的部门,外资汽车品牌的交互设计,大多选择在Linux基础上重新开发适合该汽车品牌形象的交互系统。比如,奥迪Connect和汽车本身的对接非常紧密,更像是汽车的神经中枢,可以调节悬挂和驾驶模式等,但是人机交互的过程相对复杂,需要选择的交互方式比较多,似乎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对科技的理解。宝马互联驾驶在人机交互的简洁性上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输入方式也容易记忆,动态地图、实时路况显示,都是堪称上乘,但是宝马互联驾驶只能和iPhone手机对接App,其他类型的手机还只可以对接短信、电话、音乐和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