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装备抗震救灾显身手
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之后,救援人员需要争分夺秒地进行救援,多出一秒就可能多拯救一个生命。此时,光靠人力不能满足救援的时间需求,需要出动一些高科技装备。我们常见的挖掘机可以帮助清理被阻断的道路,而且可以帮助清理废墟;千斤顶可以顶住压在被掩埋者身上的楼板和石块,防止救援时发生垮塌而影响被掩埋者的生存。此外,我们在电视上还看到了一些不太常见的高科技装备,比如生命探测仪、二氧化碳探测器、直升机、遥感飞机、漕渡门桥等。这些装备缩短了救援时间,使得救援队伍能够拯救更多的生命。
生命探测仪
在拯救地震废墟中的被掩埋者时,我们从新闻中看到或听到的最多的一个高科技装备是生命探测仪。生命探测仪不需要钻孔、布置电缆和对环境进行静音处理,可使搜救工作变得简单易行。生命探测仪是一种探测人体呼吸和运动的仪器,由发送器、接收器和电脑组成。雷达信号发送器连续发射电磁信号,对一定空间进行扫描,接收器不断接收反射信号,电脑对返回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如果被探测者保持静止,返回信号是相同的。如果目标在动,则信号有差异。由于呼吸的频率较低,一般每秒1到2次,就可以把呼吸运动和其他较高频率的运动区分开来。生命探测仪的探测距离可达30米至50米,穿透实体砖墙厚度可达2~3米。除了利用声波的生命探测器外,也有利用光波和红外线等可视的方法直接寻找被掩埋者的生命探测器。
二氧化碳探测器
在汶川大地震的搜救过程中,日本救援队携带的仪器除了生命探测仪外,还有二氧化碳探测器。这种仪器“体型”很小,只有两个烟盒大小,连有一条胶管,管端附有一只类似吸管物体,以此探测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探测器操作非常简单,将探测器吸管尖端从废墟的缝隙中伸进去,便可以即时测量废墟内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般为0.03%,若是地震废墟中某个空间的二氧化碳超标,说明其中有人在呼吸,或者近期内有遇难者。
救援直升机
直升机是抗震救灾中的重要工具,因为它具有机动能力强、突击速度快的特点,可以超越地理障碍迅速向目的地投送救援人员。他们可以在地面救援人员还没有到达的情况下率先达到受灾地区,带领幸存者展开救援工作。在汶川大地震的救灾过程中,有人质疑直升机进入太慢。事实上,直升机救援受制于天气和降落条件。云雾还可能对直升机上配备的红外、热成像仪器造成干扰,让飞行员做出错误判断。救灾直升机并非像某些影片中描述的那样随时随地可停,它对着陆场地的条件则要求也很高,要求有一定面积的平地,以便直升机有一个降落和滑行的距离。另外,地震之后到处都是沙石,这会严重影响直升机的着陆。因此,在有人提供线索之后,救援部队才在汶川一处山顶平地上找到降落地点。
遥感飞机
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通信中断、道路堵塞,利用遥感技术制作遥感图像成为及时了解灾情的最佳途径。遥感飞机可给抗震救灾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便于制订抗震救灾方案。由于当时灾区阴雨连绵,遥感卫星一时难以获得清晰的地面光学数据,而在低空废墟的遥感飞机可以弥补遥感卫星在阴雨天气下的不足。5月14日,相关专家携带5架高性能遥感飞机飞抵灾区。2架载人高空遥感飞机可分别拍摄高分辨率的光学和雷达图像,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快速获取大面积灾情数据的能力;3架无人低空遥感机则能在云下超低空飞行,拍摄不易到达地区的清晰图像。
漕渡门桥
地震不但会导致房屋倒塌,还会因为塌坡而导致铁路、公路等陆路交通的中断。此时,水路可配合空运发挥作用。5月15日,成都军区某工兵团在都江堰紫坪铺水库开始架设漕渡门桥,都江堰通往震中汶川映秀镇的水上道路被打通,大型机械和大批部队进入震中汶川映秀镇抢险。这次使用的漕渡门桥长25.26米,宽6.4米,载重60吨,完全可以运送大型挖掘机械。漕渡门桥实际上是一座临时浮桥的一部分,具有船的功用。由于漕渡门桥采用的是飘浮功能很好的高强度低密度合金、碳纤维等高技术材料,比一般的船只轻便结实得多,便于运输和搬运。漕渡门桥受水位变化的影响小,靠岸点有较多的选择余地,并可迅速转移渡口位置。
液压钳
如果救援现场钢筋交错,就要看液压钳的本事了。这种工具的体积并不大,但是由于应用了液压原理,一把小小的钳子就能把钢筋一根根绞断,为营救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平常的液压工具是利用电带动的,在灾区没电的情况下,救援人员采用的是手摇式液压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