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行业标准制定情况介绍
改革开放后,我国摩托车工业发展非常迅速,如今我国已成为摩托车生产第一大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加剧,我国摩托车企业正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为此,国内许多摩托车企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通过技术改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同时针对国内市场竞争激烈、销售疲软的现状,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全地形车被认为是现阶段国内摩托车企业最容易生产且能够带来丰厚利润的新产品。
标准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产业化的产品必须有相应的标准、规范来指导生产。世界全地形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71年,但在我们国内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其产、销量近年来增长很快。由于国内至今无任何标准可循,所以企业生产的全地形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这对全地形车产业的发展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要制定《四轮全地形车通用技术条件》行业标准(下简称“全地形车行标”)的任务,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汽标秘字(2002)第24号文件下达给摩托车分技术委员会。该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为上海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所和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参加单位有隆鑫集团有限公司、林海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幸福摩托车总厂。
一、全地形车行标制定的依据
从全球来看,近几年全地形车的销量迅速攀升,但至今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和法规。由于全地形车的市场主要在北美和欧洲(详细内容见《全地形车市场概况与我国全地形车行业的现状》一文),所以美国制定了国家标准ANSI/SVLA1-200《四轮全地形车辆装置、结构和性能要求》;欧洲经济委员会ECE法规则在安全、环保、无线电骚扰和灯光等方面对全地形车提出了20项要求,有关法规项目和法规号见表1所示。我国现生产的全地形车95%以上出口,要想进入美国和欧洲市场就必须满足上述地区的法规要求。目前,我国生产的全地形车在排放、噪音、制动、无线电骚扰特性和灯光等方面的技术指标均参照三轮摩托车执行。为了使国产全地形车的质量能够达到国际水平,全地形车行标在制定时充分考虑了国际先进水平以及我国的技术能力。
表1 ECE涉及全地形车的法规项目
序号 法 规 项 目 法 规 号 序号 法 规 项 目 法 规 号
1 制动 93/14 11 最高车速 95/1
2 仪表显示 93/29 12 发动机功率 97/24/1
3 喇叭 93/30 13 轮胎布置 97/24/3
4 支架 93/31 14 外部凸出件 97/24/4
5 扶手 93/32 15 后视镜布置 97/24/5
6 防盗系统 93/33 16 排放 97/24/6
7 法定标识 93/94 17 油箱 97/24/7
8 灯具布置 93/92 18 防改装 97/24/8
9 重量尺寸 93/95 19 电磁兼容性 97/24/9
10 后牌照 93/94 20 噪声 2000/7/EC
二、全地形车行标的类型和属性
由于全地形车整车和发动机等关键部件的主要技术要求与摩托车产品相同,所以该标准在制定时主要参考了行业标准QC/T688-2002《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全地形车的用途和特征,增加了腾装备和外形等方面的要求。
全地形车在使用过程中以休闲娱乐为主,因此全地形车行标在制定时必须重点考虑环保和安全等方面的指标。从指导生产、保证质量等方面考虑,该标准归属于汽车行业标准(QC/T)。
三、全地形车行标的采标情况
我国全地形车生产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制定全地形车行标时要充分借鉴国外先进标准,有利于产品的合理开发和技术进步,并能有效地指导生产,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该标准在制定时采用(MOD)美国国家标准ANSI/SVLA 1-2001《四轮全地形车辆装置、结构和性能要求》,内容要点和试验项目见表2、3所示。
表2 采用美国标准的内容要点
章条号 内 容 要 点 章条号 内 容 要 点
4 车辆装备和外形 4.12 牵引棒
4.1 主制动器 4.13 旗杆支架
4.2 驻车制动器/驻车制动机构 4.14 手动燃油控制器
4.3 机械悬挂装置 4.15 手把
4.4 发动机熄火开关 4.16 操纵者脚部环境
4.5 手动离合器 4.17 照明设备
4.6 离合控制器 4.18 火花消除器
4.7 油门控制器 4.19 轮胎标记
4.8 动力传动系统控制 4.20 轮胎压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