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速度与激情》看中美汽车文化差异
《速度与激情》系列一直是人气最旺的赛车片之一,影片中那种无处不在汽车引擎的巨大轰鸣,狂野的飙车无不刺激着影迷的肾上腺素,展示着独具个性的美国汽车文化。“在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汽车已日渐普及,但属于中国的汽车文化却没有建立。”谈到影片中所展露的美式汽车文化,四川品信汽车别克 4S 店销售经理黄晋语气中颇为遗憾。未来,中国的汽车文化何去何从,或许是每一位驾驶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中国:汽车多成为“炫富”的工具
每个国家都会随着汽车的普及和发展形成自己的汽车文化,靠一代又一代汽车人的积累完成的独特体系。每辆汽车上都在发生着故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辆自己的汽车,你选择什么样的汽车,也反映出你对这个汽车品牌的认知程度。“中国的汽车文化要比欧美、日本等地区来得更晚一些。”黄晋说。
成熟的汽车文化包括文明驾驶
黄晋说,早在欧洲人买车看技术的时候,中国人买车靠眼缘,靠感觉或者说依据更多的是自己的视觉。那个时候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要求基本就是“大,就是好”。在国内,要坐奔驰去办事,说这人有实力,跟他合作有谱,如果是国产车来了,说这人穷兮兮的,大概不行,“部分消费者并没有把车当成一个代步工具,而当成身份的象征。”
黄晋介绍,在汽车文化中,交通法规和驾驶员的交通基本礼仪也很重要,例如,驾驶员闯红灯、违规驾驶、酒后驾车等行为,还有开“斗气车、开”霸王车“、开”特权车“等。这些的行为都是低俗汽车文化的极端表现,也是诱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为了建立我们成熟的汽车文化,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和违规处罚,而我们驾驶员也应该提高自己的素质,做到文明驾驶。
“自主品牌缺少家族特色”
黄晋介绍,目前许多自主品牌尚没有形成家族特征,也就是没有“血统”。由于一些设计语言的应用过于相似,有些品牌的车型之间的辨识度不够。另一方面,自主品牌汽车在技术含量、品牌知名度、质量水平、售后服务能力等方面,与合资企业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发展起来的自主品牌,家族特征不明显。比如中华汽车,他的标志和宝马”不谋而合“,中华汽车V5的造型,远观和宝马X1是没有区别的。中国自主品牌文化没有建立起来,只是一味模仿是不会有进步的。”黄晋介绍,讲到每个国家的汽车文化,无不首先提到的是这个国家的汽车品牌。“只有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起来,我国的汽车文化才真正强大。自主品牌需要对品牌内涵进行提炼并有所积淀,对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才有资格谈家族特征。
美国:汽车是朋友、伙伴、家人
黄晋认为,对美国人来说,汽车就是一个无法离开的朋友、伙伴、家人,或者就是自己最钟爱的一个情人。一位朋友曾说起这样一件事:她有次在美国中部一小镇行走,突然一辆车在身边停下来了,陌生的司机问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她刚开始没反应过来,为什么就需要帮助了,后来才恍然大悟,这里的美国人都以车代步,行人就跟外星人一样稀少。
对美国人来说,汽车就是这样一个无法离开的朋友、伙伴、家人,或者就是自己最钟爱的一个情人。加拿大哲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就这样评说美国的汽车文化:“美国是一个坐在汽车上的国家,我们不能想象,没有汽车的美国会变成什么样子。”对老中青很多美国人来说,汽车更是人生成长的一个标志,在18岁生日当天开上属于自己的车,几乎是年轻人的成人礼。
一个美国社会学家斩钉截铁地税:“没有汽车的出现,就不会有现代的美国。”旅行变成户外消遣,衍生出汽车旅馆、汽车电影院、汽车银行、汽车饭店、汽车教堂等等,汽车在不知不觉中将城乡差别轻轻地抹去。
美国电影中的汽车与19世纪西部的马一样,代表了美国人开拓进取、变动不羁的精神。汽车是影视中的道具,但作为电影语言的物质承载工具,我们无权对电影中的汽车的文化意义进行无限放大,它们只是美国汽车文化的一个缩影和组成部分。
飙车戏几乎是好莱坞的“标配”,当然其中最为人知的当属《速度与激情》系列,这部典型的汽车题材电影街头风格十足,充满了张扬的个性,纯净的雄性魅力、强劲的引擎轰鸣,肆无忌惮地宣泄着男性对机械力量的顶礼膜拜,无不刺激着人们的肾上腺素不断分泌。
不过,“公路竞速”在中国被命令禁止,欧美那些热血沸腾的公路赛车题材,注定无法在中国受宠。不过,随着汽车的普及,赛车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汽车文 化必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