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正至G的体验 奔驰G字辈SUV全系试驾
闻名遐迩的奔驰G-Class问世已有30年,以G之名,奔驰还成功的推出了GL和GLK这两个全新车型,而无论它有几个字母,首字母永远是Gelaendewagen的缩写G,意为越野车。
在本次的试驾活动中,奔驰的全系SUV车型悉数到场。有最新上市的城市型越野车GLK;有全尺寸豪华型越野车GL;还有备受中产阶级追捧的ML系列。而主角当然是即将在中国上市的G500。
G之体验
奔驰G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年前,身世背景要详细介绍,丰富的情节完全可以编成一篇小说,但若是简要概括G的由来,可以化作三个字:军转民。奔驰G之所以能在民用量产车中立于越野性能的王者地位,完全得益于一开始出于战事需要的研发理念。因此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奔驰G只历经了两次换代,而且涉及的改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内饰装潢的升级和更为丰富的电子系统,最为根本的车身底盘和三把锁的强大四驱系统基本未作改变。
奔驰G的外形独特,方盒般的造型阳刚而威猛,在越野车迷中这种笔直的线条不仅有着硬朗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是面对艰难不妥协的象征。
目前国内其实已有G系列在销售,而且是相比G500更为强悍的AMG G55。御用改装厂的作品自然不可小觑,不仅在输出功率上大于G500,在外观上也存在细小区别,以方便车友辨认。但经过笔者仔细对比,发现奔驰即将引进G500,几乎与G55保持了一致。
正常对于AMG版的G55与G500在外观上的区别有:车尾、前翼子板上的AMG商标;G55的四孔式尾排在两侧后门脚踏板下方;后保险下安装有绞盘。
但是在内部机械构件上,G55还是与G500拉开了一定差距。虽然两台车同样采用的V8发动机,但输出功率有很大区别。这样描述也许会让人产生错觉,认为G500是弱者,不,应该说是G55太超常,太强悍了,AMG已经将这台V8发动机的功率压榨到了极致。
因为发动机输出扭矩的差异,G55也不能采用奔驰最新的7挡自动变速箱,依然沿用经典的5速自动变速箱。在公路驾驶时G500的零至百公里加速时间为5.9秒,仅比G55慢0.4秒,最高极速也与G55的210公里保持一致。对于不追求极致扭矩的越野玩家来说,G500的功率输出已经是绰绰有余。
非常遗憾的是,本次没能有机会亲身驾驶G500在越野路段上体验一把,但作为补偿,奔驰却安排了两位驾驶经验丰富的德国专家,带领我们征服险境。
上车后,第一感觉就是十分的安静,没有任何的震动和杂音,让激动的心变得慢慢平和、放松。高大的车身使其内部空间非常宽阔,后排布置三个一样大小的座椅,非常的少见。
当车开动后,G500显得极为轻盈,完全没有想象中2.2吨体重所对应的沉重和迟缓。发动机本身强劲的低速扭矩,甚至都无须切换到低速挡来做进一步放大,面对前方的坑洼起伏或是半个车轮高的岩石,G500一概爬越而过。在爬越岩石的过程中,因为无须顾忌发动机的低扭输出,驾驶员的右脚一直放在刹车上,保持慢速通过,以避免速度过快而磕到底盘。
来到接近45°的下坡前,德国专家介绍说:我要开启低速挡,锁定中央差速锁和后桥差速锁,两只脚完全不碰油门和刹车,手也离开方向盘。虽然语言沟通有一定障碍,但是他丰富的肢体语言,已经让我们完全领悟到了他的意思。
随着车体开始前移,手不知不觉的更紧的抓住了扶手。直到这一刻,才真正的感觉到什么样的发动机制动力可以成为强大,而且对于“爬行”这一概念,到此才得到了最好的诠释。G500在下坡过程中极为平顺,大排量发动机的巨大牵引力,令下坡的速度维持得很慢,肯定不超过5公里/小时,这样每个车轮都能够一直保持最佳的附着力,不至于因为转速太快或是某个车轮的转速不一致而出现打滑的现象。因为驾驶员侧的窗户是打开的,让我们有机会能听见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在整个下坡过程中能听见的只有轮胎碾过碎石沙土的挤压声,各种电子辅助设备所应该发出的制动声,完全没有。也就是说G500是完全凭借纯机械的方式完成了这一目标。
所谓硬派越野车,坚固的车身和底盘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非承载式的车身结构和硬轴式的前后悬挂就成了硬派越野车的标志性装备。在试乘期间,脚下的底盘没有传来任何的异响,能很明显的感觉到悬挂各部件的连接刚度和紧密度都很好。在中途下车时,无论车体是怎样的停放姿势,开关门都和停在平地上一样,车身刚度非常令人满意。
G500的底盘调校着重强调的是韧性,在越野场地内的每一个地方,G500的底盘都能给人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稳重感。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G的方式:压住障碍,而不是被障碍顶起。两者的关键区别在于,G能提供更为平稳的行驶特性,因为2.2吨的车重就是一只无形的手,以压制性的方式把持着车身摇摆的幅度。甚至于有种将地面熨平的豪情壮志。
对于不了解G的人可能无法理解他的魅力,古板的外形硬冷刚直,时尚的空调音响面板却是镶嵌于最古老的中控台上,即便是一道简单的门锁,都不愿意“与时俱进”,迸发出的仍是清脆金属撞击声。
然而,面对这种“顽固不化”的铮铮傲骨,却没有几个人会不喜欢他。在试驾开始之前,笔者也就此问题询问了奔驰的技术专家:是什么原因导致奔驰G能未经改变且长盛不衰?专家的回答分为了三个方面:1,G本来就是一款非常强悍的越野车,他全身上下都是最优秀的越野基因,因此我们不需要太多的改进就能让他维持强者的地位;2,G其实一直在变,特别是在电气设备上,氙气头灯、4ETS电子四驱系统、ESP等也一直在变;3,在奔驰斯图加特总部有这样这样一群人,他们的任务就是维持G级越野车的纯粹性,他们是越野的狂热份子。
GL之体验
GL是奔驰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全尺寸SUV车型,名字中的G依然代表着越野车,三排七座的空间纵深,豪华精细的内饰,构成了L的由来。虽然GL已将车身结构改为了承载式车身,前后悬挂也改为更加适应公路行驶的前双叉臂,后多连杆式,减震器也是象征最新一代技术水准的高度、软硬可调空气减震。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G级的完美替补。
GL的造型远观也是正正方方的,走进了却发现他要比G圆润很多,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过于暴露的青筋,只有厚实的肌肉感。而实际上GL在车身底盘上的改进就是为了在坚持越野的同时,也向公路行驶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试驾GL450的场地内包含有多种路况,铺装公路、碎石路、涉水及泥泞路,如此丰富的路况也就是为了证明GL的全地形通过能力。
因为同样拥有中央和后桥差速器锁,一般的越野路段对他同样不构成难度。加上可升高的气动底盘,使GL的接近、离去角都能更加适应野外环境。另外,GL的4MATIC四驱系统,运用更多的是电子技术,与G的纯机械式的牵引力制动或是三把锁的不妥协精神相比,4MATIC在多数情况下都能胜任自己的任务。只有在极端条件下,才需要更多的人工干预。
GL定位及总结
上市时间并不长的GL,完全可以看作是对ML在空间和越野性能上的升级版。作为第三代SUV的代表作,GL在各方面的表现相当均衡,只是偏硬的悬挂会使GL在发挥优秀越野性能的同时损失一定的舒适性。
GLK之体验
如果说GL少了G的刚烈硬朗而缺乏个性,那GLK肯定是得到了G的显性基因。从GLK上市以来的销售情况,不难看出GLK受欢迎的程度很高,男女老少似乎都对GLK的这股酷劲很卖帐。
这次的试驾之旅我们特地挑选了一辆绿色的GLK300,本以为是更有品位的墨绿色,见到车才发现这是一台很少见的颜色,名字也很拗口:绿菱锌矿银。一百公里的试驾历程中多半是尘土飞扬的失修国道,期间也有一段路况优良的高速公路。因此我们的体验也就主要集中在这两种路况的表现上。
在高速公路上,GLK的表现与新C级几乎没有差异,舒适平稳,风噪也不大,让人很是享受这份奔驰的快感。十几公里的高速路走完后,剩下的就是路况好坏不定的失修国道。说实话GLK在这种路面上开着很累,操控各方面都没问题,主要是震动太明显,避震的调校偏硬,但是开着累,坐着却一点不累,换到后排乘坐后,舒适度完全不同于驾驶位上的感觉。无论如何,能在颠簸的车程中睡着,应该证明了他的舒适度还是可以的。
GLK定位及总结
在GLK这一级别的城市SUV中,还是“贵”字当头。鉴于GLK与目前国产的新C级采用的相同平台,我们询问了奔驰高层,问是否有可能将GLK国产,以应对类似XC60、Q5的竞争,高层表示:目前并未有这方面的考虑,但不能排除有这种可能。这样模棱两可的回答至少表明了GLK具备国产的可能,只是将视市场发展而定。
个人感悟:
在回忆整个活动的过程时,G的试乘经历是最让人沉醉的。坦白的说我以前对G并没有太多的感觉,不是说我认为他的造型不够现代,而是没真正体验他完全无敌的一面。
经典的300SL是我认为最具古典美的奔驰跑车,但是当看到新版SLS时,或许我更倾向于认可他是一款全新的奔驰跑车。
纯粹是什么?纯粹就是我面前有一台300SL;最好的纯粹是什么?我面前有一台拥有当下时髦科技的古典跑车300SL;完美的纯粹是什么?也许他应该是一辆刚刚下线的AMG版300SL。而这些G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