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为“驴友”编织安全网?
谁能为“驴友”编织安全网?
今年“五一”节发生雪崩事故后,云南迪庆当地正从中吸取教训,目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驴友”(驴友是“旅游”一词的谐音,主要指那些以体验生活或采风为目的的旅游者,他们多数是背背包、带帐篷、睡睡袋的户外爱好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安全保障。
迪庆旅游局一位负责人说,以前不关注不知道,现在发现了才吓一跳———“驴友”人数原来这么多,而他们的各种安全保障却又那么少。
“驴友”倍增
王女士今年50多岁,在上海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今年“五一”节,她跟着“头驴”(“驴友”的组织者)去了一趟内蒙古草原。回来之后,她兴奋地告诉单位里曾经阻止她的同事们:当“驴友”比一般旅游开心多了,今年国庆节,还去。
王女士的“头驴”告诉记者,王女士这样的参加者一般被认为是“驴友”的“尾巴”,也就是说,就连王女士这样的人都热衷当“驴友”,表明这种特定的旅游方式真的很流行了。
重庆酉阳龙潭的笋岩大峡谷与世隔绝,人在谷内极易迷路,尽管当地政府一再警告,还是挡不住源源而来的“驴友”。酉阳旅游局局长说,今年“五一”长假前三天就有2000多人进入,“驴友”数量是往年的几十倍。
北京的资深“头驴”韩宝贵告诉记者,他在这一行业多年,“驴友热”是从去年开始的。相比前年,去年跟着他出行的“驴友”人数增加了三倍,而今年比去年同期又大幅增加。记者从锦江国旅等旅行社得知,尽管无法精确统计,但各种“驴友”组织明显分流了一群出行意愿最强烈的游客。记者还从内蒙古漠河、云南三江源、西藏林芝等深受“驴友”喜爱路线的一些当地旅游局了解到,近两年“驴友”数量增长很快。此外,中国驴友网、驴行天下、中国驴友公社等一些“驴友”网站和论坛也显示,去年以来,通过这些网站和论坛组织“驴友”并出行的人数一直保持增长。
外乡人不知危险
与“驴友”日渐增多相对应的是,伤亡事故频发。去年8月,深圳9名“驴友”参加漂流,遇到漩涡,3人身亡;去年7月,西南交通大学3名学生参加穿越四川四姑娘山的一次徒步游,一名女生遇难;去年3月,郑州19名“驴友”在嵩山探险旅游时遭遇不测,一人坠崖身亡……
问题的关键其实并不是有多少“驴友”遇难,而是有多少“驴友”的死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今年“五一”节发生的梅里雪山雪崩,迪庆相关部门在答复家属时说“这是人为不可控制的自然灾害”,但私底下,大家都在议论,以前梅里从来没有雪崩过,这次一定有原因。雪崩的生还者之一、来自深圳的张小姐说,上雪山时,他们一行十来人一边唱歌一边爬山。在雪山上唱歌是犯大忌的。并非因为如当地人说的“得罪山神”,而是因为任何外来声音都可能引起共鸣,破坏雪山的微妙平衡而导致雪崩。张小姐还说,雪崩刚发生时,大家未意识到危险来了,有人大叫“快看,快看”,有人忙着拍照。
“驴友”没有基本安全意识的不在少数。记者曾在迪庆明永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明永村村后的大山有一条源自云南著名雪峰卡瓦格博峰的冰川,村里为此发展起了主要针对“驴友”的冰川游。明永村村长告诉记者,一天上午,几个“驴友”到明永村,要租马上冰川,当地人说,清早听到冰川有开裂的响声,不能上冰川,他们听了,不仅不怕,反而自己徒步沿冰川上溯。最后是村长带着村民上去,硬把他们劝下来。在冰川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长说,冰川开裂,就好比怪兽张开了血盆大口,“这些外乡人不知道,危险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