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医疗救护知识 包扎
包扎在救护中应用非常广泛,有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感染、扶托伤肢,以及固定敷料夹板等作用。目前,常用的制式包扎材料有急救包、三角巾、绷带、四头带等。
(一)包扎的注意的事项
1、快。发现、暴露、检查、包扎伤口要快。
2、准。包扎部位要准确。
3、轻。动作要轻,不要碰压伤口,以免增加伤口流血和疼痛感。
4、牢。包扎牢靠、松紧适宜,打结时要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
5、细。处理伤口要仔细。当找到伤口后,先将衣服解开或脱去。在紧急或寒冷情况下,可将衣服剪开,以充分暴露伤口;足受伤后,应脱掉鞋袜。伤口内的异物,不可随意取出,以防引起出血。在可能情况下,伤口周围用酒精或碘酒消毒,接触伤口面的敷料必须保持无菌,以防止加重感染。四肢包扎时,指(趾)端应露出,以便随时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
(二)三角巾及就便器材包扎法
三角巾应用范围广、操作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包扎面积大、效果显著,尤其是适用于大面积烧伤与软组织创面的包扎。三角巾各部名称,参见(图11一8)。
三角巾的用法:撕开胶合边一侧的剪口,取出三角巾后将其敷料放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包扎
图11一8三角巾各部名称及其形式
人体各部位的三角巾包扎法及就便器材的包扎法如下:
1、头面部包扎法
(1)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折叠约2指宽,放于前额眉上。顶角拉至枕后,左右两底角沿两耳上方往后,拉至枕外隆凸下方交叉,并压紧顶角;然后再绕至前额打结。顶角拉紧,向上反折,将角塞迸两底角交叉处(图11一9)。此法适用于颅顶部的包扎。
图11—9 颅顶部三角巾包扎法
(2)单耳或双耳带式包扎法:把三角巾折成带形,宽约5横指,从枕后斜向前上绕行,把伤耳包住;另一侧角经前额至健侧耳上,两侧角交叉,于头的一侧打结固定。如包扎双耳,则将三角巾条带中部放于脑后,两角斜向前上绕行,将两耳包住,在前额交叉,以相反方向环绕头部,两侧角相遇打结固定(图11一10、图11一11)。
(3)下颌带式包扎法:将三角巾叠成4横指宽,取1∕3处托住下颌,长端经耳前绕过头顶至对侧耳前上方,与另一端交叉,然后分别绕至前额及脑后,于对侧打结固定(图11一12)。
亦可将毛巾折叠成4横指宽的带形,一端系一短带,用毛巾的中间部分包扎下颌,两端上提,系带经头顶到对側耳前上方,与毛巾交叉后转向前额环绕头部,与毛巾另一端大结固定(图11—13)。
图11一10 单耳三角巾带式包扎法 图11一11 双耳三角巾带式包扎法
图11一12 下颌部三角巾包扎法 图11一13 下颌部毛巾包扎法
2、肩部包扎法
单肩燕尾式包扎法:将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夹角成80度左右)向后的角要稍大于前角,后角压在前角上面,放于伤侧角对准颈侧面,燕尾底边两角包绕上臂1∕3,在腋前(后)打结(图11一14)。也可采用衣袖包扎,即沿腋下衣缝剪开伤侧长袖至肩峰下约8cm处,用一小带束臂打结;然后将衣袖向肩背部反折,袖口结带,经对侧腋下绕至胸前打结(图11一15)。
图11—14 单肩燕尾式包扎法
图11—15 肩部衣袖包扎法
3、胸(背)部包扎法
(1)胸(背)部一般包扎法: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胸部,顶角从伤侧越过肩上折向背部;三角帽的中部盖在胸部的伤处,两底角拉向背部打结。顶角结带也和这两底角结打在一起(图11一16)。背部包扎则和胸部相反,即两底角于胸部打结固定。
图11一16 胸(背)部三角巾包扎法
(2)胸(背)部燕尾式包扎法;先将三角巾折成燕尾式,置于胸前,两燕尾底角分别结上系带于背后打结;然后将两燕尾角分别放于两肩上,并拉向背后,与前结余头打结固定(图11—17)。背部包扎与胸部相反,既两底边角在胸部打结。
(3)侧胸燕尾式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燕尾式放于伤侧,两底边角带在季肋部打结;然后拉紧两燕尾角,于对侧肩部打结(图11—18)。
图11—17 胸(背)部燕尾式包扎法 图11—18側胸燕尾式包扎法
(4)腋窝包扎法:将三角巾一腰边距顶角73处放在腋下,一底角绕胸前与顶角在腋下打结;然后把另一腰边和底边拉同锁骨上窝,再取另一底角绕肩及上臂上1∕3处,经腋窝拉向锁骨上窝打扭扣结(图11—19)。
图11—19
4、腹部包扎法
(1)腹部兜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于上腹部,两底角拉紧于腰部打结;顶角结一小带,经会阴拉至后面,同两底角的余头打结(图11—20)。
图11—20 腹部兜式包扎法 图11—21 腹部燕尾式包扎法
(2)腹部燕尾式包扎法:先在燕尾底边的一角系带,夹角对准大腿外侧正中线,底边两角绕腹于腰背打结;然后两燕尾角包绕大腿,并相遇打结(图11—21)。包扎时应注意:燕尾夹角成90度左右,向前的燕尾角要大,并压住向后的燕尾角。
5、四肢包扎法
(1)手(足)三角巾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向上横置于腕部或踝部,手掌(足蹄)向下,放于三角巾的中央,再将顶角折回盖在手背(足背)上;然后将两底角交叉压住顶角冉于腕部(踝部)缠绕一圈打结。打结后,应将顶角再折回打在结内(图11一22),
图11—22 足三角巾包扎法
(2)膝(肘)部三角巾包扎法:根据伤情,将三角巾折成适当宽度的条带状,将带的中段斜放于膝(肘)部,取带两端分别压住上下两边,包绕肢体一间打结。此法也适用于四肢各部位的包扎(图11一23)。
(3)残肢风帽式包扎法:分别将三角巾底边中央和顶角打结,使成风帽状;然后将残肢伤端套人风帽内,再拉紧两底角,于近心端互相反折打结固定(图11一24)。
图11一23 膝部三角巾包扎法 图11一24 残肢风帽式包扎法
6、上肢悬吊法
(1)大悬臂带:用于前臂伤和骨折(肢骨骨折时不能用),将肘关节屈曲吊于胸前,以防骨折端错位、疼痛和出血(图11一25)。
(2)小悬臂带:用于锁骨和肤骨骨折、肩关节和上臂伤,将三角巾折成带状吊起前臂而不要托肘(图11一26)。
图11—25 大悬臂带 图11—26 小悬臂带
(三)绷带包扎法
绷带包扎法是外科临床治疗和战伤外科申常用的一项技术。其目的:固定敷料或夹板,以防止移位或脱落;临时或急救时,固定骨折或受伤的关节;支持或悬吊肢体;对创伤出血,予以加压包扎止血。
1、绷带的种类
常用的绷带有下列四种:
(1)卷轴带:一般长约3一5m。可分宽、窄两种。5.5—7.5cm宽的卷轴带,多用于包扎肢头颈部伤:12cm宽的卷轴带,用于包扎大腿、腹股沟和胸、腹部伤。
(2)丁字带:可分单丁字带和双丁字带两种。单丁字带多用于女伤员;双丁字带多用于男伤员。主起扶托会阴部及外生殖器上的敷料作用。
(3)四头带:将长方形的细布两端剪开即成。四头带是用来固定头、下颌、鼻、眼或膝关节等部位的敷料。其大小可根据应用部位的不同制作。
(4)多头带:主要用于包扎胸、腹部。
2、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
(1)包扎时,每圈的压力须均匀,不能包得太紧,亦不能有皱折;但也不要太松,以免脱落。
(2)包扎应从远端缠向近端,开始和终了必须环形固定两圈,绷带圈与圈重叠的宽度以1/2或者1/3为宜。
(3)四肢小伤口出血,须用绷带加压包扎时,必须将远端肢体都用绷带缠起,以免血液回流不畅发生肿胀。但必须露出指(趾)端,以便于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4)固定绷带的方法,可用缚结、安全别针或胶布,但不可将缚结或安全别针固定在伤口处、发炎部位、骨隆凸上、四肢的内侧面,或伤员坐卧时容易受压及磨擦的部位。
3、基本包扎法
身体各部位的绷带包扎法,大部分是由以下六种基本包扎法结合变化而成。
(1)环形包扎法:卷轴带在身体的某一部分环缠绕形数圈。每圈均应盖住前一圈。此法多用于额部、颈部及腕部。或在其它各种包扎法时,用此法缠两圈。以固定绷带的始端与末端。
(2)蛇形包扎法:用卷轴带斜行缠绕,每圈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而不相重叠。此法用于固定敷料、扶托夹板(图11—27)。
图11—27 蛇形包扎法 图11—28 螺旋形包扎法
(3)螺旋形包扎法:呈螺旋状缠绕,每圈遮盖前圈的1∕3或1∕2。此法用于上、下周径近似一致的部位,如上臂、大腿、指或躯干等(图11—28)。
(4)螺旋折转包扎法:此法与螺旋包扎法相同,但每圈必须反折。反折时,以左手拇指压住绷带上的折转处,右手将卷带反折向下;然后围绕肢体拉紧,每圈盖过前圈的1/2或1/3,每一圈的反折必须整齐地排列成一直线,但折转处不可在伤口或骨突起处(图11一29)。此法多用于肢体周径悬殊不均的部分,如前臂,小腿等。
(5)"8"字形包扎法:用绷带斜形缠绕,向上、向下相互交叉作"8"字形包扎,依次缠绕。每圈在正面与前圈交叉,并叠盖前圈1∕3或1/2(图11—30)。此法多用于固定关节,如肘、腕、膝、踝等关节。
(6)回返包扎法:在包扎部先作环形固定,然后从中线开始,作一系列的前后、左右来回返折包扎,每次回到出发点,直至全部被包完为止(图11—31)。此法多用于指端、头部或截肢部。
图11—29 螺旋折转包扎法 图11—30 "8"字形包扎法 图11—31 回返包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