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服务手册 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是增强队员体质的基础训练。强健的身体,是体能训练的良好基础,是组成战斗力诸因素中的重要因素。加强队员的体能训练,不仅能增强体质,促进队员身体全面发展,提高队员技能水平,而且对培养严守纪律,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英勇果断,坚韧不拔,积极主动,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以及活跃队员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体能培训的原则和方法
1、体能培训的原则
体能培训原则是队员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准则。它是体能训练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队员体能训练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述。
(1)自觉积极性原则
体能训练中,要使队员正确认识训练的目的意义,自觉刻苦地学习和掌握体能知识、技术和技能,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把完成体能训练任务变为自觉行动。对训练的认识是否正确,能否自觉积极地付诸于实际行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训练的效果。必须把正确认识体能训练的目的意义,端正训练态度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启发教育和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提高队员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从实际出发原则
体能训练的任务、内容、运动负荷和组织形式,都要符合队员的年龄、性别和身体发展水平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既是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也是组织实施训练所必需。只有全面掌握受训人员的健康状况、身体素质、体能技术基础、学习态度、接受能力、思想意志品质,根据客观实际条件与可能,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训练,才能使体能训练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身体全面发展原则
体能训练要选择全面多样的训练内容,恰当地运用各种训练方法,使身体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制订训练计划和进度时,要注意合理穿插搭配各类项目,选择多种多样的项目内容,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以保证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
(4)循序渐进原则
体能训练有其特定的顺序和规律。体能训练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顺序,都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小到大逐步深化,不断提高的顺序。体能训练的规律主要有认识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人体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它们规定了体能训练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要求。
(5)直观性原则
体能训练中要通过各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建立动作表象,获得感性认识,才能有效地掌握所学的体能知识、技术和技能。
掌握体能知识、技术和技能有着从感性认识开始,经过实际练习建立动作表象,进而了解动作要点和内在联系,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再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动作的过程。因此,要充分运用动作示范、教具演练、电影、录像、图片、助力与阻力、定向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等直观手段,刺激视、听、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对动作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清晰、完整的动作表象和概念。
(6)坚持经常性原则
体能训练必须保持经常,持之以恒,使所学的体能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提高,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人的体质在有所增强之后,也不是永远保持不变的,较长时间停止体能训练,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就会慢慢减退,体力下降,已掌握的技术、技能也会生疏、消退。因此,必须坚持经常化的体能训练,使体能训练“长流水不断线”地进行。
2、体能训练常用方法
体能训练方法,是指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完成体能训练任务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提高体能训练质量,贵在得法。训练中应正确运用和选择以下几种方法。
(1)讲解法
讲解法是用简练的语言讲解训练目的、任务、技术动作,训练要求等,从而指导学习动作技术、技能,组织训练和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
运用讲解法时,应做到讲解目的明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正确使用术语。讲解时运用指示、口令、口诀、口头信号和比喻等,有助于加深对讲解内容的理解
(2)示范法
示范法是以具体动作直接进行示范的方法。示范法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动作概念,还能提高学习兴趣,激发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运用示范法时,首先要明确示范目的,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不同阶段和实际情况的需要,确定示范的目的。示范时,动作要力求准确、熟练、节奏清晰。恰当地选择示范时机、形式、位置和方向,并与讲解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3)完整法和分解法
完整法是指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某一动作训练的方法。它有利于正确地掌握技术和一般在学习简单的动作技术或学习一些不能进行分解练习的复杂动作时采用。
分解法是把整个动作合理地分成几部分,按部分依次进行训练,最后达到完整掌握的方法。它分为单纯分解法、递进分解法和重点分解法等。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科学地划分动作部分,保持动作部分之间的结构联系,不至于改变动作的内部顺序。
完整法与分解法一般应根据训练不同阶段的需要结合运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根据训练任务有目的地反复做某一动作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重复练习法
重复练习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技术动作的基本要求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如以规定的距离、速度重复,在同一障碍物上用同一动作反复练习等。
变换练习法
变换练习法是指在变换的条件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它可采用的手段很多,一般有变换练习形式和方法,变换练习速度和力量,变换器械高度和种类,变换练习环境和地形,变换动作的某些技术特征和组合形式等。
综合练习法
综合练习法是把重复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结合起来运用的方法。这种练习方法集中了两种方法的优点,既保证了练习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又能灵活地使用各种练习方式,能有效地完成训练任务。
循环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是根据训练的需要,把一定的器材或练习手段,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成一种循环组合的训练形式,周而复始地进行练习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以发展身体的机能能力。循环练习法既是一种训练方法,又是一种训练的组织形式,可根据训练的需要采用分组轮换、流水作业、连续练习等形式。一般选用已掌握的、简单易行的动作实施练习。
游戏法与比赛法
游戏法是采用游戏的内容和方式组织训练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具有游戏情节和竞赛因素,一般用于课程的准备部分,根据需要也可用于课程的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比赛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竞赛因素和对抗特点,通常采用的方式有游戏比赛、训练比赛、测验比赛、模拟比赛、正式比赛等。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是针对训练中产生错误的原因,采用有效措施防止和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造成错误动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思想、身体素质、技术基础、心理状态等主观因素和训练方法、训练环境、场地器材等客观因素。在训练中应积极预防错误动作的产生。当发现错误动作时,首先应积极预防错误动作的原因,然后采用针对性措施加以纠正。
(二)体能训练的一般要求
1、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进行体能训练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训练后做好整理活动。
(1)准备活动:目的是为人体即将进行的体能训练做好机能上的动员和准备。充分的准备活动能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使人体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尽快达到最高活动水平;能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加强心肺活动的能力,避免或减轻在训练时发生心慌、气喘、腹痛、动作失调等不良现象;还能使全身肌肉、韧带和关节得到充分活动,预防运动时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
准备活动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活动。
(2)整理活动:训练时人体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在训练停止后还维持在较高水平,需要有一个恢复过程。肌肉中堆积的代谢产物也需要消除。因此,在训练结束时要做整理活动,通过放松肌肉,使肌肉中血流畅通,有利于偿还氧债,排出二氧化碳和清除代谢产物,消除疲劳。整理活动应着重于全身性放松活动,活动量逐渐减小,活动速度逐步放慢,并结合做深呼吸动作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2、训练进食和饮水
(1)训练后不宜立即吃饭,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训练与进食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一般应在饭前半小时结束,饭后一小时才能开始。如果训练后未经适当休息就进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甚至会引起消化系统疾病。
(2)训练中和训练后不宜大量饮水。训练时,体温升高,排汗量大,必须注意补充水分。但在训练中不宜饮水过多。训练后需要饮水时,应以少量、多次为宜。为补充因大量出汗体内失去的盐分,可饮用含少量食盐和糖分的水,或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的运动饮料。
在夏季,训练后切忌立即大量饮用冰冻饮料以求“降温”和补充水分,这会使胃肠血管骤然收缩,胃肠供血量突然减少,引起胃肠疾病。
3、训练队形和口令
操练前,服装要统一放好,认真检查器材、场地,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操练时,根据季节,着装要轻便,穿胶鞋。严格遵守纪律,加强保护。口令要清晰,队形要整齐,队员要精力集中。
(三)体能训练中常见的现象
1、肌肉酸痛
平时很少运动的人突然参加体能训练,或一次训练负荷过大,往往会引起肌肉酸痛,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对运动不太适应的一种生理反应。一般经过几天的调整和坚持锻炼,酸痛就会消除。若酸痛较厉害,可采用局部热敷、按摩或用松节油揉擦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肌肉中代谢产物的排除。
2、“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进行剧烈的体能训练时,往往在训练开始不久就会产生呼吸急促、胸部发闷、下肢沉重、动作失调等现象。如果坚持训练,上述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前述现象称为“极点”,后述的常态称为“第二次呼吸”。这种现象在中长跑时表现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