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载体催化剂转化器在摩托车排放控制中的应用
1、陶瓷载体催化转化器在摩托车排放控制中的应用状况
从1998年开始,国内汽车尾气排放控制达到欧Ⅱ标准的解决方案主要采用的是陶瓷载体催化剂。解决催化器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的两大关键技术——陶瓷载体技术和催化剂封装技术,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学习,国内已基本掌握,尤其是国产化材料——陶瓷载体和缓冲垫层的技术提升很快,已接近国外产品水平,这也为欧Ⅲ阶段汽车尾气净化器大规模国产化和降低成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国家对摩托车排放控制力度的日益加大,催化净化器厂家也加大了摩托车催化器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力度。除了常用的摩托车金属载体催化器,江西的某生产催化剂厂家开发出了催化性能具有明显优势、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可靠的陶瓷载体催化转化器,其产品价格低廉,具有较强的市场终端吸引力。与金属载体催化器相比,这一新产品具有3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催化器的催化活性已在汽车排放控制领域得到充分的验证和肯定;二是国内已有能生产优良品质陶瓷载体的生产商,其产品在抗热冲击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完全能满足摩托车尾气净化的需要;三是改进了封闭工艺,封装工艺参数易于控制和实现。随着7月1日摩托车第2阶段排放生产一致性检查的开展,陶瓷载体催化转化器正逐渐被摩托车整车厂所接受。
2、陶瓷载体催化剂技术
2.1配方技术
无论是金属载体催化剂还是陶瓷载体催化剂,活性组分选配的思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技术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助活性组分和主活性组分(Pt、Rh、Pb)的选配和结合上,主要目标是在不降低催化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贵金属用量,降低制造成本。
2.2工艺技术
不同的配方,工艺肯定不同,工艺对催化剂活性影响很大。产品试制时性能优良的催化剂,不同的生产实现方式对催化剂性能也会有明显的影响。
2.3涂层性能的稳定性
机动车用催化剂工艺大都采取负载型为主的工艺加工方法,因此,必须在陶瓷载体或金属载体表面涂覆一层高比表面活性的y-AL2O3层,它起着担载、分散催化剂活性组分作用。现在的催化剂技术中,涂层性能的稳定性,尤其是涂层强度几乎决定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陶瓷载体具有优良的内孔结构和高分散性的比表面,使y-AL2O3涂料易于附着在载体上,形成比较稳定的涂层,涂层脱落率小,耐热冲击稳定性、热膨胀系数与陶瓷载体几乎相近,不易脱落。例如,在1000℃左右的反复热冲击实验后(空气气氛下,每次30min),不会出现脱块和掉粉。催化剂活性组分分散性高,活性组分不易烧结。可以实现较厚的涂层,避免表面活性组分逸失后,催化剂失效。
2.4起燃活性
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催化剂内表面必须达到起燃温度(如220~280℃)催化剂才能开始发挥作用。理论上讲,由于陶瓷载体的热容比金属大,起燃肯定比金属载体的慢,这有可能使陶瓷载体催化剂在满足欧Ⅲ标准时遇到困难。但目前在欧Ⅱ标准阶段允许有两个预热循环,所以这一缺点并不明显,对净化效率也没有太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