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润通收购美企 摩企出海不再只是建厂
不是猛龙不过江。一家在重庆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却一掷千金,买下美国知名的通用动力企业,一跃成为重庆民营企业近年来在海外最大的一次并购。
昨日,记者从市外经贸委获悉,重庆润通动力公司成功收购美国丹佛全球产品公司,从而成功进军美国市场。这桩并购案的背后,作为掌门人的操盘者竟是隆鑫集团前董事长朱列东。
金融危机谋并购
美国丹佛全球产品公司(Denver Global Products,下称DGP),世界知名通用动力企业,集研发、生产为一体,其生产的ATV(多用途短途乘骑车,国内俗称沙滩车)在美国的市场中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其也与本田等企业齐名,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今年2月,该公司通过现金+股权置换的方式对DGP进行收购,用自己一部分的股份外加上现金置换后者的全部股权,交易价值约在6000万美元左右。
ATV,美国市场一种比较畅销的短途乘用车,同时具备发电、除雪、割草、短途运输等多项功能,在美国很多超市、商场都可以购买。
“在收购之前,润通动力就与DGP有合作关系,对它也比较熟悉,”该公司负责人田劲称,金融危机期间,DGP经营出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只通过简单谈判,润通动力顺利地和DGP达成了股权置换收购协议,价格也比较低。
6000万美元的收购,如果发生在力帆、宗申身上,并不足为奇,但对于润通动力这家并不出名的民企来说,却有些出人意料。
资料显示,重庆润通动力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新型热动力产品研发、制造、营销一体化经营的大型企业,公司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双福工业园B区,注册资本2亿元。
尽管这家企业在重庆并不出名,但其掌门人却早已成名隆鑫前董事长朱列东。
1994年,朱列东创立瑞通动力,从事摩托车发动机曲轴及塑料零部件制造,先后成为雅马哈、福特、格力等优秀供应商。
2001年6月,朱列东率润通加盟隆鑫工业集团,其间担任隆鑫工业集团董事长,而这些年也是隆鑫高速发展的时期,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前三强。
2007年3月,朱列东率团队发起通机、ATV事业,再次创业。
提前占领美国市场
在田劲看来,成功并购,缩短了润通动力占领美国市场的时间。
“美国市场历来对产品要求十分严格,要进入到这个市场并不容易。”田劲说,润通动力在美国市场上的营销模式,实现了由传统经销商分销模式向超市直营模式的转变。通过这种转变,公司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直接面向终端用户出售,减少了销售环节,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
“如果是单纯的依靠产品打开美国市场,仅检测一项就多达数十个,耗时也非常长,”加上找经销商、广告、人员的招聘,至少需要5~8年的时间。市外经贸委对外投资处人士说,通过这次并购,润通已成功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
据悉,润通公司正考虑下一步在美国建立制造工厂,生产在美国市场销售的产品,而出发点主要是减少运输成本和汇兑损失,特别是后者。
直接出口产品:
2000年前后,重庆摩帮集体杀入越南市场,一度占领这个东南亚国家的90%市场份额,越南也被重庆摩帮戏称为“东南亚乐园”。
然而从2003年1月1日起,为了保护本国摩托车产业发展,越南政府将摩托车整车进口关税从之前的60%提高到100%,摩托车进口配件关税从30%调高到60%。此后2004年,中国决定将包括摩托车在内的一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17%降为13%,这是导火索。
为了换取更大销量,重庆摩帮还采取了相互杀价的方式抢夺市场。几十个摩托车品牌开始了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的恶性竞争。最终结果,除了一些企业选择继续做出口贸易,而像力帆和宗申这样的大企业,则选择了海外直接投资,落地生产。
海外建厂:
2003年起,重庆摩托车企业开始了尝试海外建厂,并一发不可收拾。
宗申集团在泰国新投资1000万美元,设立了一个摩托车生产基地,进行摩托车整车生产及销售,此外又在巴西亚马逊首府建立生产基地。力帆也先后在东南亚、非洲、美洲等地建了10多个工厂。
“国内赚钱市场好汉,海外赚钱市场英雄。”正如尹明善说,走出去卖产品的路已经越来越窄,现在“走出去”,最好是资本加技术加产品输出,在海外建厂。
海外并购:
金融危机之后,海外资产价格下跌,并购模式在渝企出海的过程中兴起。
2008年,四联集团收购了霍尼韦尔位于加拿大的蓝宝石工厂;2009年8月,天龙房地产投资新西兰房地产,成为重庆企业投资新西兰的代表;2010年初,粮食集团着手在巴西建设300万亩大豆基地。
“渝企出海迎来一场由开拓海外市场,向在全球配置资源,优势组合、创新发展的巨变。”外经委对外投资处人士总结说,最为快捷和科学的办法便是到全球配置资源,采购技术、人才、原料,实现快速转型。
记者手记
渝企出海模式升级
从最初的产品打天下,到投资建厂,再到现在的海外并购,无论是国企还是民营,重庆企业出海模式正发生变化。
2000年前后,在海外市场,重庆企业主要是依靠产品“打天下”。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摩托车。越南、东南亚、南美、非洲,重庆企业一路“攻城拔寨”,在这些地区上演了一处又一处的血战到底。
从2000年后到2008年之前,为节约成本同时融入当地经济,海外建厂开始兴起。力帆、宗申等先后在越南、巴西等地建立自己的生产企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海外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买资源、技术甚至并购核心企业的新模式风起云涌。机电集团收购了英国精密技术集团(PTG公司)、重庆直升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后简称重庆直投)收购恩斯特龙全部股权、重钢欧洲买铁矿、粮食集团巴西圈地种粮…无疑向世界表明,重庆企业来了。
“单纯的产品出口、当地建厂以及并购哪个更好,很难说,但至少并购模式的优势比较明显。”外经贸委人士说。
“并购海外企业不仅可以让渝企迅速"接管"当地市场,也可以获得核心技术,提高制造能力,使重庆相关产业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迅速缩短。”
另外还有一个好处, 可以避开国外市场的贸易摩擦。
“世界金融危机扩散蔓延,欧美主权债务危机越演越烈,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也持续升温,重庆企业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日趋严峻,”外经贸委说,重庆的重点产品机电、化工医药、轻工、纺织、金属矿产、玻璃纤维等产品都遭遇过来自海外的反倾销调查,通过并购可以避开日益频繁的贸易和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