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越野”玩什么?
一说到“场地越野’,不少人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场地里尘土飞扬,各色奇形怪状的改装车辆轮番上阵,带着撕裂般的怒吼、四溅的泥浆、剧烈的颠簸呼啸而过。正因为有如此映象,所以不少喜欢SUV的朋友在购买了车辆之后也仅把越野定义为回归自然、寻幽揽胜,而不舍得去场地里野一把。
在笔者参加过多次车友会组织的场地越野赛后发现,其实上述的观点有些因噎废食的味道,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车主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车辆的情况,譬如说离地间隙、通过角、离去角以及动力大小和驱动模式来选择一些并非很难或者并不是很造车的项目来挑战自我。当然要想实现以上的想法,车主不仅要对车辆的性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要对“场地越野”有哪些障碍做到心中有数。
北京京港汽车公园场地越野赛道图
场地越野因为比拉力赛投入小,参加成本低,因此目前在国内已经非常普及,除了由中汽联组织的作为国内顶极赛事的“全国场地越野锦标赛”以外,各个越野俱乐部以及车友会也不定期的组织相关赛事。场地越野的赛道一般在2公里以内,仿效大自然的真实路况设置不少于18个障碍,能够充分考察车手的胆量和驾驶技术,当然,部分障碍对越野车辆的性能还有一定的要求。下面笔者将简单介绍一下场地越野中常见的障碍和相应的驾驶技巧。
(一)车辆熟悉度
跷跷板
跷跷板长约8米左右,用直径3 0厘米的圆木绑成。中心支点距离地面约50厘米。支点中心加轴承。车辆通过后,能自由起落。这一障碍体现的是车手控车的平衡能力和驾驶技巧,太急则会使车辆通过跷跷板时发生跌落,对车辆的悬挂系统造成损伤,太慢则会导致压不起来,无法通过。
双边桥
双边桥长约8米,左右两边分别是由圆木制成的车道,真实的比赛情况下,如果车子不慎有一侧脱离车道,就只能求助于吊车才能脱困,而不像照片中一样,好像没有什么难度。
单边桥
单边桥考察的内容和双边桥基本相同,都是用来考察驾驶员对车身尺寸、轮距的熟悉程度。一般为了增加难度,都会要求驾驶员在用右侧车轮通过单边桥,如果在通过的时候车轮离开单边桥,在比赛中则会被罚去相应的分数。
(二)颠簸路段
碎石路 七星堆(面包路)
连续小坑 Z字木
左上图中的碎石路和一般场地越野的碎石路还有一些区别,因为它位于一个胳膊肘弯路面,当车辆通过的时候如果车速过快则不仅会因为碎石而颠簸,更有可能因为车轮的附着力小而使车辆产生严重的侧倾,所以在比赛当中需要驾驶者具有通过这种路面的一些技巧。
首先是要减到安全车速,慢速通过减小车身晃动是通过颠簸路段的不二法宝。其次就是要掌握正确的方向盘把握方式和乘坐姿势。方向盘的把握方式是:把大拇指挂在方向盘的横幅上,手掌触摸方向盘周围并轻轻握住,并且双手顺着车轮振动的方向巧用力,可以给汽车前轮一个适度的跳动间隙。为了防备摇摆采用的正确驾驶姿势是把椅背竖起来,使身体紧贴座椅,否则在轻握方向盘时,万一汽车大幅度晃动,此时身体又没有坐稳,驾驶员将无法及时用力来控制方向盘。
右上图和左下图则都属于连续的面积小的凸凹路,可保持适当的速度均匀地通过。而且采用上一段中描述的正确驾驶姿势。在通过的时候如果发生任何异响则应在跑完赛道之后严格检查各部件连接螺栓是否松脱和折断。
Z字木就像它的名称一样,是由原木z形排列。如果不考虑通过速度的话,这个障碍的难度并不高,但是在比赛当中,驾驶员就要掌握一定的驾驶技巧了。Z字木的特点就在于汽车行进的时候前后车轮都有阻力,需要借助弹力巧妙的通过。
(三)起伏路段
斜坡路 连续坡路
驼峰路 连续大坡
炮弹坑 V形沟
上边四张图片是场地越野赛道中常见的四种障碍,左上图是胳膊肘弯斜坡路,它与普通意义上的斜坡路稍有不同,普通的斜坡路考察的是驾驶员在具有一定倾斜的路面上的驾驶技巧,而这个斜坡路则因为是处于弯道而且非常短,所以难度不是很大,许多驾驶者在通过它的时候都采用加速呼啸而过的方式,扬起阵阵烟尘,煞是好看。
在上下驼峰路和连续坡路的时候,就没有那么轻松了。首先得判断车辆的接近角是否满足上坡的要求,如果车辆的接近角小于坡度角,则驾驶员应该放弃上坡,否则会对车辆的前保险杠造成损害。如果车辆的接近角大于坡度角,那驾驶员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上坡之前考察路况以确定合适的登顶路线。在上陡坡的时候,首先应该给车辆预留一定的缓冲,然后用低速挡,如果有四驱,要挂到低速四驱,沿预定的登顶路线行进,在上坡的途中一定不要换挡,而且由于坡度较大,千万不要随意转向,否则可能造成车辆侧倾过大而发生翻车。当一旦发现冲顶无法完成时,应立刻挂倒挡缓缓直线后退。在冲角度较大的坡时,驾驶员还应该克服自身由于无法看到路面造成的恐惧感,而且要采取前倾的坐姿以缓解冲顶时带来的冲击。上坡搞定了,接下来就是面对下坡了,很多驾驶员在下坡的时候由于离终点已经不远,所以为了争取更好的成绩而采用加速冲下坡的方式,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一方面是下坡时驾驶员有盲区,容易产生危险,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像图片中那样的连续下坡时,速度过快会造成车辆的弹跳和飞跃,极易损坏车辆的悬挂系统。通过炮弹坑的原理和上下陡坡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炮弹坑对车辆的要求更高,譬如说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轴距等,如果车辆满足要求的话一般驾驶员都能征服这个障碍,但是驾驶员要注意以下两点:1、在进入炮弹坑的时候应采用减速溜入的方式,当车头已经处于上坡位置时就应加油冲坡,当车头即将到顶时,应适当收油,靠车辆的惯性使车头出坑,前车轮着地后再给油让车辆的后轮以同样的方式出坑,当然很多车手喜欢在出坑的时候不收油门,这样车辆是以“跃”的方式冲出来,视觉效果很好,但是会对车辆的悬挂产生损伤。所以对于一般的车友来说,我们还是建议您谨慎驾驶。
V型沟看起来是最难的障碍,但是如果掌握了正确的驾驶技术,这个障碍的难度其实并不大。如果壕沟两侧的角度比较平缓,那么驾驶员可以按照通常的驾驶方法行进,但要让车身状态稳定,防止车轮对角悬空。如果壕沟两侧的坡度较大,那么在通过的时候更应该保持直线缓慢行进。当出现轮胎反弹、车身倾斜的情况时,千万不要慌张,应慢慢的转动方向盘,使汽车回到即定的行驶路线上来,这时就需要驾驶员千万要注意轮胎的抓地情况。
除了上文中介绍到的一些常见的障碍外,场地越野的障碍还有水坑和泥地等。由于这些障碍难度较高,且有造车嫌疑,因此笔者这里就不再介绍。有兴趣的车友可以到就近的场地实地考察。对于普通车主来讲,场地越野是一个非常好的练兵场,它不仅能给驾驶者带来征服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能让驾驶者学习到应对不同路面情况的驾驶技巧,这对于大家日后的“野战”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更多“场地越野”设计,请延伸阅读:路虎地形模拟装置(Terrapod)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