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进气增压器工作原理和自制
因摩托车发动机在进气门关闭时,化油器的惯性气流冲击气门和导管,反向冲击化油器节气门,造成反喷。进气增压器时在进气门关闭时,将突然断路产生的反喷气流利用负压原理进行手机,膨胀。在气门打开时,先一步进入气缸进行增压进气,增强换气效率,促进燃烧,达到增加发动机功率的目的。
二次雾化,促进燃烧,增加动力,降低尾气排放,加速性提高25%。
125车型具有150的动力。以前1/4油门可以60KM 现在可以70KM 油耗却减少,不会增加。
安装:化油器靠近气缸连接座钻10mm孔,通过接头和胶管链接,胶管不能扭曲打折,最长不要超过18厘米,增压器主体尽量高于化油器,空间允许,最好垂直。安装完成,根据车况调整化油器,以满足发动机的正常需求
“蓄容器”在过去有人把它叫做“蓄能器”,其实它的实际作用就是可以储蓄点燃汽,可以缓和发动机进气负压波动。其结构就是一只接近发动机气缸一半排量大小的密封小瓶子,用一根短管连接在化油器与发动机之间的进汽喉管里。关于它的具体结构与原理,在本版早期的帖子里有详细叙说,在此不再过多重复。
在摩界长期流传着一种误解,认为“蓄容器”只是在二冲程发动机中使用,对四冲程发动机不起作用。其实不然,四冲程发动机的进气方式更需要“蓄容器”来缓和进气负压的脉冲波动和燃汽反喷。只是四冲程发动机的进气特性与二冲程发动机有较大区别,使得人们在试用时遇到了一些似乎不好解决的困难与问题。
四冲程发动机在进气时的吸气真空负压很大,是二冲程发动机的好几倍;这对于“蓄容器”和化油器的使用是个很有利的条件,同样体积的“蓄容器”在四冲程发动机上使用,可以有更强的效果。在制作四冲程发动机上所用的“蓄容器”时,要注意“蓄容器”的结构强度,四冲程发动机的进气吸力很大,有时连导气软管都会被吸扁。
试图在四冲程发动机上应用“蓄容器”时,先要注意发动机所配套的化油器,如果化油器结构不理想,在四冲程发动机上应用“蓄容器”就有困难。在近代的摩托车发动机中,最忌讳的就是配用阻风结构的化油器;因为在启动发动机时格外需要一定的进气量来保证压缩点火,而使用阻风片关闭进气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严重影响进气压缩比、很不利于发动机启动的做法。
因为靠阻风加浓燃油成分来启动发动机的方式本身就有矛盾不够理想,不如在化油器中应用加浓通道直接提供加浓燃油启动发动机的效果好,所以在近代发动机中,阻风结构已呈淘汰趋势。化油器在加装了“蓄容器”后,进汽喉管内的实际容积有所增加,启动的真空度将减弱很多,(特别是在发动机低转速时!)靠阻风原先高真空度可以吸足的燃油,此时有可能显得份量不足。
四冲程发动机在启动问题上比二冲程发动机还有个弱项,进气喉管短小蓄汽容积不大,燃油挥发面积与燃汽混合容积都不到常规二冲程发动机的十分之一,这使得发动机对油门和燃油浓度比较敏感。虽然四冲程发动机有节油与控油上的优势,但在发动机启动时就缺少燃油浓度调剂过渡的容积优势,这需要化油器在当时的供给比例就非常精细,在发动机冷机启动的瞬间就有足够的燃油浓度。
改变这一不利局面的做法很简单,反正四冲程发动机的进气吸力偏大很多,可以在化油器与发动机之间的进汽喉管上大做文章,“蓄容器”“涡流环”“导向环流”“浓度自控”----等等。加了这许多东东后,启动发动机时进汽喉管内的真空势必降低很多,但加再多的东东,留给化油器的真空度还是要比二冲程发动机高出许多,使用化油器的加浓通道启动发动机足足有余。
因为四冲程发动机的吸气真空度很大,“蓄容器”在四冲程发动机上的应用有很大的调剂范围和发挥余地。通过“蓄容器”进气咀在进汽喉管中的位置,可以得到一定的环形涡流;这对于缸内进气、压缩程序时间较长,靠缸内热量蒸发燃油的四冲程发动机来说,是一种合理尽量利用燃油的好做法。当然,如果愿意在喉管内另外增加专门的涡流环,也是件很简单的事。
在四冲程发动机上应用“蓄容器”,最直观的效果就是通过增加进汽喉管的有效容积,降低了进气时的最大真空度,可以使原先供油浓度过大的化油器减少燃油的输出量;甚至可以通过调节“蓄容器”的容积,来调节燃汽中的油浓度。其次就是应用“蓄汽容积”缓和了发动机进气喉管内过于激烈的负压波动,使得化油器的工作处境大大改善,燃油反喷现象得到缓解。
从理论上来讲,在四冲程发动机上加装蓄容器有变相加粗进汽喉管的作用,其原理有点类似在排气管上加装膨胀管。这对于喜欢使用高速大油门、又不想改变化油器和进气系统的人来说,倒是个简单“加大”化油器和进气系统的办法。如此简单得来的效果,在进气喉管上加钻一个插导气咀的小孔,比更换整个进气系统和化油器要简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