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欧Ⅲ排放标准的摩托车尾气催化剂研究
环境保护是全世界关注的大问题,从全球来看摩托车是重要污染源之一,随着全球摩托车排放法规的不断加严,催化转化装置(催化剂)在摩托车排放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国内绝大部分摩托车生产商也正在进行满足欧Ⅲ排放标准的整车开发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功。这些厂商采取的技术方案大致有:1)电喷+三元催化剂(TWC);2)稀薄燃烧电控补气+氧化型催化剂(OC);3)化油器精调+还原型催化剂(RC)+二次补气+氧化型催化剂(OC)。
欧Ⅲ与欧Ⅱ排放标准测试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排量<150mL摩托车采用的是经修定的ECE R40循环,采样时间从摩托车起动时开始计算,将原来的前2个预循环作为排放测量循环,共测量6个循环排放;排量大于150mL的两轮摩托车,增加了一个最高车速为120km/h的EUDC高速循环。这些区别对尾气催化转化装置(催化剂的抗老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预循环即开始取样要求催化剂以最快的速度起燃,有较低的起燃温度;2)最高车速的增加要求催化剂在高空速下仍具有较强的催化处理能力;3)催化净化装置的寿命要求可能从1万km增至3万km。
1、不同技术方案对催化技术的要求
1.1使用电喷技术的后处理催化剂
当摩托车使用电喷控制技术后,排放特点与当今电喷汽车相似,工作空燃比(A/F=14.7)附近振荡变化,要求催化剂对CO、HC、NOX这3种污染物具有优良的催化转化作用,除选用Pt/Rh、Pd/Rh等以贵金属为主要催化活性材料的三效催化剂(TWC)外,还须将催化剂与电喷进行匹配,根据排放结果差异对催化剂配方进行微调,同时根据贵金属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为客户提供最具竞争力的技术方案。
1.2使用稀薄燃烧电控补气技术的后处理催化剂
当摩托车使用稀薄燃烧电控补气技术后,排出的尾气空燃比在理论空燃附近变化,可选用Pt/Rh、Pd/Rh等具有三元催化作用的贵金属内化活性材料的三元催化剂(TWC)。
1.3使用二次补气技术的催化剂
二次补气技术(空气泵主动补气)是一种结构简单、成本最低、且能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需要将化油器进行精调,保证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此时排出的尾气应处于稍偏浓状态,应用二级催化法处理污染物;对摩托车在高速情况下产生过多的NOX排放污染物,第一级采用1个还原型催化剂(RC,一般为Pt/Rh、Pd/Rh、单Rh型催化剂),后端使用1个空气泵进行微量补气,将排放混合气调节至富氧状态;第二级采用1个氧化型催化剂(OC,一般为Pt、Pt/Pd或Pd催化剂)方法,处理排出超的CO、HC污染物。
2、催化剂的发展思路
2.1快速起燃技术
由于欧Ⅲ在测试循环中将取样时间提前,要求催化剂以最快的速度达到起燃温度,现采取4种方法实现:1)在电喷匹配过程中,采用预喷射技术来提高催化剂床层温度,此方法仅适用于使用电喷的技术方案;2)采用电加热方法使催化剂的温度迅速提高,这种方法的系统设计较复杂,目前国内进行的轻型汽车欧Ⅲ排气系统均未采取此方法;3)在保证骑乘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将催化剂的安装位置尽量前移,这种方法十分有效,已在轻型汽车欧Ⅲ排气系统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布置为在发动机歧管出口安装一级紧凑耦合催化剂,达到迅速起燃,再在排气管加装另一级主催化剂;4)降低催化剂的起燃温度。
2.2高催化处理能力
催化剂的催化处理能力除了与催化剂的体积、空速、载体的目数、贵金属的含量有关,还与催化剂涂层的涂敷量、助催化材料的应用有关。当在TWC、RC、OC这3种催化剂中采用优等稀土复合氧化物(CeZrO)时,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助催化材料在排气系统中氧富足的情况下发生化学反应,将剩余的氧存储在涂层中,当排气系统中氧不足时再将存储的氧释放出来,促进氧化反应。欧Ⅲ系统在进行催化后处理匹配时,必须考虑催化剂的体积、载体目数、空速,当通过催化剂的空速发生变化时,催化剂的起燃温度、转化效率均会有较大变化。
2.3催化剂的寿命
催化剂的催化寿命主要与催化剂涂层稳定性、使用条件有关,当涂层材料使用高比表面积氧化铝时,可降低催化剂的起燃温度,但如何保持高比表面积,是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采用含有稀土添加剂(Ce、La)的高比表面积氧化铝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可以使催化剂在新鲜态有较高的活性比表面积。
3 一种应用在摩托车欧Ⅲ排放系统中的TWC催化剂技术
3.1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a)主要原材料:金属蜂窝载体(外壳不锈钢、芯体Fe-Cr-Al)、γ-Al2O3粉末、掺杂有稀土Ce或La有γ-Al2O3粉末、纳米稀土复合氧化物(CeZrO)、贵金属Pt/Pd/Rh和水。
b)样品的制备:采用高速剪切混合法制备氧化铝涂层浆液,通过控制浆液的pH值、固含量等参数,得到具有一定粘度的涂层浆液。采用金属载体涂敷专机,将此浆液均匀地涂敷在金属蜂窝载体上,进行烘干、焙烧。
c)样品的表征:1)涂层牢固度分析:使用气枪(口径φ3mm,压力0.6Mpa)、CQ-25-6(H)型超声波清洗仪(工作效率25kHz,功率300W)检测涂层在载体上的附着强度。先将样品用气枪吹扫,时间60s,计算脱落率;再将样品置于水介质中,超声波作用15min后取出、烘干、称重,计算脱落率;再用压缩空气吹扫,计算脱落率;2)涂层比表面积分析:将涂层浆液经500℃处理2h,使用ST-03型比表面测定仪测定比表面积;经950℃处理6h,再行测定;3)催化剂发动机台架性能测试:利用摩托车发动机试验台架对样品进行评价,选用125mL排量的GY6发动机,发动机转速46750r/min,转矩4Nm,空速80000h-1。
3.2结果与讨论
3.2.1 涂敷牢固度分析结果
浆液与载体附着强度(牢固度)是表征催化剂性能与寿命的重要技术参数,作为摩托车尾气催化反应的主要活性成份“贵金属担体”,涂层与载体间的结合力必须能够抵抗住尾气的侵蚀、基体的振动,保证涂层材料与贵金属组份的完整性。TWC涂层脱落率表征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中看到,该涂层涂敷牢固度很强,能够经受住摩托车长时间的颠簸。
3.2.2比表面积表征
TWC比表面积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看出,1#TWC比2#TWC新鲜态及老化态比表面积高。
3.2.3发动机台架性能评价表征
对1#TWC、2#TWC样品催化剂进行摩托车发动机台架试验,取得两种催化剂温度一转化效率特性曲线,如图1、图2所示。通过两图对比看出,1#TWC配方催化剂对污染物CO、HC、NOx的转化效率和起燃温度均好于2#TWC催化剂,1#催化剂比2#催化剂催化剂更适用于欧Ⅲ摩托车排放系统。
3.2.4 整车排放试验
以上表3为在150mL四冲程摩托车GY6发动机上采用1#TWC催化剂配方,将化油器精调+稀薄燃烧电控补气+三元催化剂方案的整车排放测试结果。
4 总 结
无论采取何种技术方案使摩托车整车达到欧Ⅲ排放标准,其尾气后处理催化剂均需在催化处理能力、起燃温度、老化寿命等诸方面作出非常有效的技术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