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欣 “保护长江第一人”
1986年,杨欣是首漂长江的科考漂流队的主力队员,多次遭遇翻船、滑坡、狼吻之险;
之后他又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先后15次进入长江源地区考察,拍摄电视,为反盗猎勇士“野牦牛队”鼓与呼,在可可西里地区建起全国首个民间环保站;
1999年他倡导建立“长江源”环保纪念碑,同年正式成立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任首任会长,四处筹款进行长江源的环保工作……
2000年6月11日,当杨欣首次在长沙的演讲会上亮相时,人们发现他那把莽莽苍苍的大胡子上方竟是一双灵动多情的眼眸。许多听众不约而同地问他为何留一脸胡子和一头长发,杨欣正色道,长发长胡子是长期在高原生活最好的保护,“像羊毛一样”使他很大程度上免受高原上漫天风沙和灼热紫外线的侵袭,决不是“度身订做”的造型,更与包装无关。
在长沙的三天演讲里,其言行举止处处表明,他已真正和长江血脉相连。
一、问遍长江畔儿童的一个问题
杨欣此次来长沙是作三场演讲《长江的希望》,这个大型活动的前三站分别是沿江城市重庆、武汉和上海。杨欣告诉记者,有一个问遍长江畔的问题激起他作这次大型沿长江环保宣传活动。
杨欣说:“在长江源头,我问那里的孩子,知道长江吗?摇头,他们只知道脚下的河流叫玛曲(沱沱河)、当曲、治曲(通天河),知道这些河流来自雪山、冰川,但不知道流向哪里,更不知道它就是亚洲最大的河流长江;回到都市我问长江边的孩子,你们知道这条河从哪里来吗?摇头,他们只知道这条河叫长江,来自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
杨欣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对长江人们了解甚少,我们的孩子知之更少,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更是一项艰苦而又长期的工作,并非我们这一代人所能完成的,其重任必将落到下一代身上,他们才是长江的希望。
面对长江环境遭到破坏的严峻现实和保护长江环境的宏大事业,挚爱长江的杨欣觉得有义务让孩子们看到长江,感受到母亲河的美丽正在消失,唤起长江儿女知恩图报的责任感,杨欣说,“环境意识作为植入他们幼小心田的种子,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于是杨欣和世界最大的民间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项目办事处取得联系,共同推出了“长江的希望”演讲活动,在这四个沿江城市的高校、中学、小学各作一场演讲,都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二、启动民间长江源环保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