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眼中的户外安全
加强自我训练和准备
李德利(中国定向运动协会主任)
有表明数据,在户外发生山难有60%都是迷路造成的。很多人一进山里就找不到北,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定向运动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是迷路问题。户外圈里很多人都是很盲目地去探险,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比如北京山地纵走大赛,有八九百人参与,一百公里的距离有效时间是40小时,我在这个大赛中是负责无线电通讯的。这些人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力,每个人都充满热情,斗志昂扬,出发时都很有信心。早晨九点出发,下午七八点第一个队员才回来。到半夜的时候,山里面还滞留着几百人。山里没有手机信号,只能靠无线电通讯,情况特别混乱。
相对来说,这种大型赛事对安全还是比较有保障的,喜欢户外探险的爱好者,有时就太过盲目了。一些驴友爱走一些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于是经常会出现迷路的事。深圳地区每年迷路需要警方协助找人的情况有100多起。福州有时一个月的迷路事件超过10起,有些人能找回来,有些人就永远失踪了。
我记得很清楚,2005年的小五台迷路事件。当时山上零下二三十度,手机没有信号。手持对讲机功率太小,也没有多大作用。领队带领大家往外闯了好几次,我们无线电运动协会也派了几个队员过去协助救援,终于扫描扩大到了信号,然后确定了他们的位置。这就是户外安全事故的一个缩影,他们装备都很高级,热情也很高,但是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太欠缺。
关键还是识图和用图的问题,定向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基本技能,在户外和平时生活中都非常重要。据调查,全国有90%的人是图盲。在野外不熟悉环境的情况下,就要从图上了解哪里高、哪里低、哪里是山谷、哪里有山背,同时你要知道你是在什么位置,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路线。
很多户外事故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一方面要加强活动的组织,一方面各种户外协会要加强对爱好者的培训,比如我们定向协会每年就有培训,还有就是队员自身的训练学习和准备了。
在户外,你心里有数么?
爵士冰(电力部门职员,狂热的户外运动爱好者)
接触户外有几年了,在和一些圈子里的朋友聊天时,总听到他们用胆大、胆小、胆粗等词汇来描述一个人在户外的表现,似乎胆量已经成为衡量驴友在户外能力的标准之一。对此类言谈我很反感。
去年十一在四姑娘登山时,遇到四个美国西雅图登山俱乐部的高手准备攀登幺峰北壁梦幻线路旁的大岩壁裂缝线路。我遇到他们时,四人已在岩壁下扎营观察和等待了四天,他们一直在记录每天裂缝线路上的落石落冰情况,观察线路的岩石状况。敢于攀登魔鬼线路,胆子够大吗?但整整四天一步未挪,胆子很小吗?
所以我觉得,户外的轻重不可以也不应该用胆量来衡量,中国的户外运动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言谈中反复强调胆量会带来一种危险的舆论引导,似乎胆大者就冒险走某些高难度高风险的线路,而胆小的就只能去某些难度低的休闲线路了。我个人觉得,这种错误的思潮是造成田海子、壕沟等等户外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我本身就是一个户外运动的狂热爱好者,甚至有些偏执。在玩户外的这几年里,随着所玩项目的增多和线路难度的增加,深深体会到户外运动的安全是需要用心和头脑来思考和判断的,养成严谨认真的态度至关重要。
每个人的装备情况和能力都不一样,每条户外线路的难度和特点也分别决定了,能安全参加这条线路的户外朋友是有其特定性的。作为一个理智和成熟的户外爱好者,要学会在参加每项户外运动时,先对线路的难度和潜在的危险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同行的领队和伙伴的能力有足够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和装备情况能否适应这条线路有清醒的判断……即便是户外探险,也应该是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安全把握才进行的活动。
我个人觉得,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才是户外安全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应该提倡的舆论导向。
图的就是冒险刺激
易拉罐(文化公司掌门人,疯狂新驴子)
对于一个天蝎座的八零后的年轻人,我只能用一个词形容自己,那就是野性。
不知道该不该相信所谓的星座命运,当我看到一个杂志形容天蝎座的秉性,其中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天蝎座,向往自由,刺激而极富冒险性的户外运动是蝎子们的最爱……我无比自豪和激动!呵呵。
我几年前是一闪客,不过有两年没有自己做东西了,现在被逼成了一个商人……开了自己的文化公司,带着十个人的队伍,作动画,画漫画,搞活动……越来越疲累的身心,需要时刻的轻松和新鲜去中和。况且,幕后导演和编剧的工作更需要灵感,跑出去野无疑是诞生创作源泉的绝佳途径。
在户外追寻刺激,这是我平日里最期待的事情!也是我放松心情,忘掉烦恼,寻找新思路的最in方式!
怎么说呢,我也可以找些简单轻松,没有危险性的活动,比如打打麻将泡泡酒吧,但这容易催人老迈。我不喜欢做早已注定结果的事情,出发前想像得到一切可能的过程,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未知性当然应该是户外运动的组成部分,危险也包含在内。
很多人不喜欢ZN,我却喜欢——无所谓对错,纯粹个人性格和偏好。
每次回来,习惯性地带着一身伤痕,被划破、磨破、割破,我觉得无尚光荣!这是我的朋友们很不理解的。饭局中,每每谈起那些撒野时候惊心动魄的经历,拉起裤脚撩起上衣给他们看我挂的各种彩,心里那叫一个美啊!
经常跟朋友们为这个就吵起来了,还完全是个人观点问题,其实进了野外就有风险,蛇咬了、蚊虫叮了、蝎子蜘蛛蛰了、脚崴了、吃坏肚子了、发烧感冒了等等……这些还都是轻的,遇到野狼或者泥石流、山洪……这些在户外都是司空见惯的,那怎么办?干脆,呵呵,在自家后园里遛达遛达算了,别跑大自然里制造垃圾了。
既然有危险,担心也没用啊,畏首畏尾地不敢尝试,那还是崇尚自由的蝎子吗?在我而言,勇于挑战危险和加强安全意识并不矛盾,我现在的能力只能上3000米,我就挑战3000米里面的高难度;等哪天在6000米不头晕了,自然再挑战6000米的冰坡。技术和安全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冒险精神可不是不计后果地拿生命开玩笑。我是疯狂,可我不是傻瓜。
别和自然开玩笑
王若雪(学生,户外女驴)
户外经历很简单,装备也很初级,称不上有经验,更不敢在前辈面前卖弄,只是痴心不改,玩得多了,对户外安全问题也就有了些看法。
我个人觉得吧,无论在哪里,都没有绝对的安全。户外探险在带给探险者意外收获的同时,却无法完全避免危险的降临——危险可能来自于不可预测的自然因素,也可能是人为的疏忽和鲁莽,而后者招来的祸患更令人痛惜。
户外的驴子们常常会把不同的探险路线分级,级别的高低就代表了路线的难度和对体力以及心智的不同要求。最低级别的往往被称作“腐败游”,休闲娱乐为目的,危险性相对低。随着级别的升高,参与其中的探险者也呈金字塔形减少。难度最高的一些只有拥有最专业的登山装备和出类拔萃的技术、受跨国际支持的国家级的队伍才能够胜任了。
然而即便有最充分的准备,也无法保证万无一失。经验再丰富的人,在大自然面前也会有失手的时候。三哥的离开,有着太多的遗憾和疑惑,一个有着多年雪山经验的高山向导在作决定的时候到底想了些什么呢?他当时有没有怀疑自己横切的选择呢?那个悲剧是否可以避免呢?类似的疑问肯定在很多“高手”陨落之时,人们都提出过。但是面对难以抗拒的自然力量时,这样的问题往往无解答。
在自然和非自然的种种致危因素中,我们如何寻求最大限度的安全呢?我想我们可以把握的只有自己。装备的提升似乎永无止境,多好的装备都有耐受的极限,所以根据路线的难度选择最合适的装备就够了。需要花更多心思的是户外生存和自救技能的学习和锻炼上,小到如何装包,快速搭建帐篷,大到如何躲避猛兽,在困境中求生。
另外同等重要的是清醒的头脑和尊重自然的态度。危难时刻的选择往往可以决定生死,探险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求危险,而是为了在可能的情况下突破极限,挑战自我。当意识到死的危险大于成功突破的可能时就要果断地放弃,正如国家队冲顶K2是第三次才成功的,前两次都是因为天气的原因放弃了。
永远都不要轻视自然,“熟悉”不过是相对于已经发生过的情况而言,在自然面前,人永远都是渺小的。想想看,自然和人类开的玩笑,哪一次不是让我们损失惨重?
大学生的户外安全
李飞(学生,中国农业大学峰云社社长)
北京高校的户外社团非常多,特别是近几年发展很快,涌现出一大批新生力量。随之而来的大学生户外安全问题也受到各方面更多的关注,去年5月份在我校举办的“2005年全国高校大学生户外社团发展论坛”上,中国登山协会、学校领导和各高校户外社团负责人就针对户外运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大范围的讨论。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兴趣”是支撑我们进行户外运动的原动力,而体验则是我们的最大目的。那是真正的挑战自我,只有自己的双脚真正踏上去才能体验到的一种感觉,这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绝不可能得到的体验,其核心就是户外精神和文化。
如果在登山途中只有很小的成功机会,我们肯定会选择放弃,王勇峰队长对我们说过:再怎么艰难的情况下,你坚持也许会胜利,但是当你失去生命的时候,你再怎么坚持也没用。生命只有一次,无论对谁都是最重要的。
在这种比较困难的条件下,队长和教练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保证让一部分人登顶,或者让更多的人登顶,同时又保证绝对的安全——必须保证。学生真的承担不起,特别是在心理上,失去一个队友是一辈子的阴影。上次在启孜峰看到庄东辰的墓碑,虽然以前我们和他没有任何接触,但是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心灵冲击。
最大的困难是经验不足,打了两年基础,从大三开始入高海拔,成熟期在大四,可是转眼就毕业了,新老传承对大学生而言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会找王勇峰、次洛等国家队教练对我们进行指导或者讲座,他们甚至在登山过程中也会手把手带领我们前进。
还有一个困难就是装备欠缺,我们一直在努力学习和熟悉装备的使用,但是由于经费不足,除了北大、清华、北工大等比较成熟的社团外,其他学校的户外社团都非常缺乏装备,除了拉一些零星的赞助,主要就是自己花钱买了。而且只有一些通用装备,像高海拔的专业装备冰镐、冰爪这些就基本没有,只能靠借、租或者登山大会提供了。
其实保证安全最好的方法我认为就是准备充分,包括对山的认识;加强平时的训练;对天气情况的把握;后勤、装备的筹备等等。前期准备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包括可能发生的任何一种情况,团队的感情建设也不能放过。再有就是应变能力,我们会成立一个专门的安全组监测和观察每个队员的情况。
总之呢,对学生来说,通过户外体验收获精神财富是最重要的,没必要追求太高的强度。同时,作最充分的准备,就是最大的安全。
不安全就不户外
不明所以(自由职业者,户外玩家)
现在一谈起玩户外,很多人就开始说自己去过哪些非常危险的地方,走过多少高难度的路线。好像谁玩得最危险,谁就最牛一样。
我玩户外算起来也有三年多了,穿过无人区,去过西藏,溯过好多条溪,平时也玩玩攀岩抱石,冬天滑雪夏天游泳什么的。属于有点户外经历但绝对不算牛的。圈里很多人,尤其是新进来的漂亮MM,总对一些很有冒险性的路线非常神往,一听你去过这里那边就两眼放光地看着你,说实话真挺受用的。不过我还是要跟她们说:这地方我不敢去,难度太大,怕出危险。你问我为什么,很简单,我不能为了那么点虚荣害人家。
我非常反对玩户外就是要冒险这种说法。户外运动充其量就是一业余爱好,和朋友们玩玩放松自己、换换心情,何必动不动把命系在上面搞得多悲壮。而且有些人根本就为了满足那么点虚荣心,要让别人觉得自己很牛,拼了命地尝试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地方。比如说明明不会游泳还要走难度很大的溯溪线路,到4000米高原就会喘还天天嚷着要去征服8848,最离谱的是去年夏天深圳一哥们儿,台风天里叫嚷着挑战自我,奔深海里游泳,结果当然是挂了。
很多事故,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为了逞强好胜搞得遍体鳞伤甚至九死一生,真是很不值得,而且我觉得这是对自己生命的严重不负责任。
我的观点是如果要玩,就玩绝对安全的户外运动,稍微有点儿不安全的隐患就绝对不玩。我们平常人等,谈不上对登山有多疯狂和挚爱,也不指望成为怎样专业的户外选手,纯粹是为了“生活在别处”的那么点新鲜和开心,何必老跟自己过不去,冒着很大的风险水里来火里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