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欣 可可西里“最可爱”的人
简介
杨欣,中国第一个从事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的负责人,1963年生于四川成都,在长江源和可可西里从事生态考察和环境保护工作20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间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在青藏铁路建设和开通期间,他带领志愿者在长江源和可可西里开展了藏羚羊的红绿灯、青藏线垃圾调查、长江冰川退缩监测等系列项目,并向青藏铁路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提交了加强环保的系列建议,几乎被全部采纳。著有《长江魂》、《长江源》、《亲历可可西里10年——志愿者讲述》等著作。
■文/谢绮珊
杨欣留着标志性的络腮胡子,并没有想象中的沧桑感,相反,漂泊的野外生活似乎让他更有活力。对于还将在环保道路上走多久的问题,他思考片刻说:“不知道,走上这条路就像上了‘贼船’一样,下不来了。有人曾送我一句话:‘以长江做背景,不敢不刚强。’我觉得,除了地理上的长江之外,还有千千万万支持者所组成的浩瀚‘长江’,推着我往前走。”
被迫出书筹建自然保护站
1986年,在英雄主义的单纯冲动之下,杨欣跟随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全程漂流长江。在漂流过程中,他一次次与“死神”擦身而过,拍下了不少美丽画面。与此同时,他也感到困惑:长江源头在发生变化,草场退化,冰川退缩,野生动物减少。杨欣说:“我发现了环境问题,却无能为力,不知道怎么办。”
1994年,在漂流的过程中,他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长江的北源可可西里一位县委副书记索南达杰,为了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一个人与18个偷猎者枪战,最后中弹牺牲,临死前手里还握着枪,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将他冻成一座雕塑,保持着推子弹的动作。杨欣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从发现问题开始,杨欣就希望社会能够给予支持,但是大家都不理解,筹款也遇到很大困难。杨欣说:“我在深圳筹款的时候,有人说如果你保护珠江源头,我们还可以支持,你们保护长江,应该到上海那些城市筹款,怎么跑到这里来?”后来,一个搞出版的朋友给他出了一个点子:将8年期间5次漂流长江的探险经历写成一本书,用卖书的钱去建自然保护站,哪怕是建一个小木屋。
1997年,《长江魂》出版了,当时国家环保局副局长王玉庆说,我们不能给你资金上的支持,但可以给你道义上的支持。杨欣便在国家环保局召开记者招待会,并表示要卖书建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保护站。王玉庆率先掏了100元买书:“我每年都收到很多作者给我送的书,唯独这本书,我要自己花钱买。”在场所有记者、科学家都纷纷掏钱,有的甚至买了20本,之后杨欣又奔赴各家大学义卖,筹得建站的第一笔钱。
第二个民间保护站选址灾区
义卖的书款最后使他可以在深圳买到建筑材料,运到可可西里,并招募工程人员的志愿者去建自然保护站。1997年9月10日在可可西里无人区腹地开建以 “环保卫士”索南达杰命名的第一个民间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也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
为了建站,他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只好找到在四川绵阳当工程师的表哥,请他帮忙找几个人,开出的条件第一是懂机械和电工技术,第二是自己出路费,第三是自带帐篷和锅碗瓢盆,以志愿者的身份去参与。“表哥说,不就是自己出钱白干活吗?我说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这帮人成为志愿者之后特别激动,临走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这辈子从来没想过干一个中国第一,一不小心干了个中国第一个民间自然保护站。”杨欣说。
令杨欣和志愿者们感到骄傲的是,保护站在布局、用材、电力等方面,都为政府的自然保护站起到了示范作用,树起了中国民间环境保护的一杆旗帜,最终也促成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多年后,它仍是民间唯一的自然保护站。杨欣说:“它就像一个艺术品,由艺术家设计,工程师施工,建得很漂亮,包括一个青藏线最高的建筑——瞭望塔,28米高,寿命可达100年。”
成为他带领的“绿色江河”环保组织的志愿者,除了要有一腔热情,还得签下生死状,并有一系列适应高原作业的程序。本来“绿色江河”一直在计划建立第二个民间自然保护站,并已选址映秀镇。不料选址工作刚谈妥一半,2008年的汶川地震便发生了。
打造世界第一条生态环保铁路
杨欣的团队“绿色江河”在影响青藏铁路藏羚羊通道、青藏铁路垃圾处理、青藏公路的改建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很多成功的案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决策。
每年6月中旬~6月底,以及8月初~8月中旬,是藏羚羊的迁徙时间,但青藏公路和新建的青藏铁路限制了它们的路途,他们为此专门制定了一个“红绿灯计划”。
他们在青藏公路拉起一条横幅:藏羚羊过公路,请您稍等一会儿,并且专门从广东招募交通警察作为志愿者,看见车来了,以标准的姿势将车拦下来,送给司机一个做成藏羚羊头像的平安符,上面有“藏羚羊祝您一路平安”的祝福,司机也很高兴。“军车来了,他们问我拦不拦?我说一样要拦,带头的运输团团长一听,也指挥车辆赶快停车,还帮我们在那儿拦车。”杨欣说。
杨欣还有一个即将实现的愿望:使青藏铁路成为世界上第一条生态环保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