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雨林挑战赛——征服野性的诱惑(2-1)
马来西亚素来在中国是很有知名度的,“新马泰”曾经是最早的出国游的代名词。但是本文在这里却要抛开那些绝色美食和摩天大楼不谈,单讲讲那恼人的大雨、扭动的蚂蟥以及让人绝望的泥泞。没错,在狂热的极端越野分子眼中,没有无聊的购物折扣和沙滩浴,只有丁家奴州的纯正热带雨林,才是要去膜拜的圣地。全因马来西亚那独有的摄人心魄的诱惑。
马来西亚国际雨林挑战赛(RFC-International Rainforest Challenge)。是继“骆驼杯”转型之后,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性终极越野穿越赛事之一。这类赛事由于竞赛地域的地形条件和地理环境过于极端,所以很难进行普及性的推广,因此即便在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越野穿越赛,但规模和号召力都略逊于马来西亚雨林挑战赛,说它是终极赛事也不为过。
马来西亚雨林挑战赛自1997年开始举办,在赛事的创始人暨赛会主席马来西亚华人黄仁安的经营下,一直以尊重纯正的越野穿越赛传统为信条。在汽车运动赛事大规模商业化的今天,相对来说更加追求汽车运动本源的马来西亚雨林挑战赛显得尤为稀有。马来西亚雨林挑战赛作为一项新生的越野穿越赛事,也因此很快在国际专业越野赛事中谋得了应有地位。
马来西亚雨林挑战赛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很原始的。基于专业汽车越野穿越赛的特点,这类比赛的形式从诞生之初就很少有重大的改变。即便是车辆的专业改装在不断发展,但是“强悍通过”的主题始终如一。而且这类比赛的赛场往往是环境险恶的极端地带,加之以“通过”为唯一目标,如此“原始”的比赛自然也就难于在如今那些金钱铺地的众多汽车赛事中领衔。
马来西亚雨林挑战赛是极端的越野赛事,因此车辆的极度改装是参赛的入门条件。原厂车出于对使用环境的综合性考虑,几乎无法面对来自雨林的挑战。所有的参赛车辆都是完全针对雨林特点,以通过性作为第一指标,再针对车手对雨林的独特理解和经验,进行彻底地改装。这种技术的专业性要求,既是雨林挑战赛的特色,也限制了比赛的受众和参与者范围。
为了应付热带雨林的极端环境,简单的委托车行换装高规格零件的改装方式显然行不通。所有马来西亚雨林挑战赛参赛车辆的改装工作都是基于车手积累的雨林穿越经验和教训开展的。大到引擎调教、差速器,小到拖车钩选择、各种固定螺栓,都要经过车手自己的手来调整换装。如此考验车手和车辆的融合程度的比赛,在目前绝对称得上世间少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