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车泥地驾驶技巧
只有两样东西能打倒一辆车况正常的四驱车,那就是牵引力和离地间隙。泥地正好两者兼具,那些配备双差速器的越野车辆很容易深陷其中,所以它堪称是四驱车杀手。
虽然泥地是很好玩,但是你应当尽量小心。在驱车前往泥地痛痛快快撒一次野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真要去吗?”“去那儿安全吗?”还有,“现在就去会不会把那块场地给弄坏了?”最后一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如果在场地成形之前就把它蹂躏坏了,那下次你想玩的时候就只能望“泥”兴叹了。
好了,地面开始变得黏滑,可以上路了,那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首先,放低胎压。这样可以增加胎面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将胎压放低至1.1个大气压左右(如果车辆载荷较大,胎压可相对调高些),以增加胎面花纹长度。当然胎压降低后,胎壁也会鼓出来并压到地面上,多少也增加了摩擦面积,但这可不是我们放低胎压的原因。降低胎压主要还是为了分散载荷并增加胎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然后,将你的四驱车锁定在越野低速挡并启用中央差速器锁(如果有的话)。有些人可能偏好高速挡,但我本人喜欢用低速挡,它可以把更多的扭力更快地分配至驱动轮。为什么需要更大的驱动力?因为在泥泞道路上最关键的就是向前的冲量。在泥地里,胎面很快就会被泥巴糊住,这时候你最渴望的莫过于来一股冲劲把轮胎拉出泥潭,而不是在原地打转挖坑。这就涉及到油门的控制了——泥地驾驶的诀窍也正在于此。油门给的太大,你就会原地挖坑;油门太小,你的轮胎就会被泥浆给糊住,导致车子动弹不得。
轮胎选择也很重要。合适的轮胎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而装备错误就可能自讨苦吃。高速公路轮胎 (H/T) 在泥地中很容易就会被陷住。它们安静而温驯,适合用于普通路面,因而胎面是封闭式的。全地况轮胎(A/T)要好些,它们的胎面沟槽更加开阔些,但是对于泥地来说仍不够理想。
泥地轮胎(M/T)是上选,它们在一般路面上噪声非常大,但是胎面沟槽开阔,胎牙遍布,即使在他人束手无策的泥泞山路上它也能把你拖上山。它具有自清洁功能,可以把那些塞在胎面沟槽中的泥巴快速甩出,使胎面一直保持清洁,从而能够抓紧地面。虽然泥地轮胎并不是万能灵药,但它们也是一“胎”之下,数“胎”之上了。
至于比泥地轮胎还要好的胎中之王,那就是极限轮胎了,比如Bogger、Claw 和 Centipede,在越野世界里都是大名鼎鼎,天生就是用来攀山越岭用的。
上图:适用于极限运动的Bogger越野轮胎。
它们的普通路面性能比泥地轮胎还要差,但是对付那些坑坑洞洞则不在话下。我在泥地里用过的最好的轮胎是Bogger牌的,Simex Centipede紧跟其后,后者反馈感更好些,而且相对更适合普通路面。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四个车轮都不转,那再好的轮胎也无用武之地。
这里就要说到差速器了。在差速器的作用下,一侧的车轮可以比另一侧转的更快,车辆得以完成转弯掉头等操作。如果四驱车的差速器始终锁死,那碰到转弯时车辆就会甩出去。但是在越野情况下,差速器的作用会导致阻力最小的车轮陷入空转。在泥地里,所有的扭力会被分配到那个在泥浆里无望挣扎的车轮上去。现在许多车辆上都配备了牵引力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感测哪个车轮将发生打滑,并将该车轮刹住,从而将驱动力转移到具有抓地力的车轮上去。
第一代牵引力控制系统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这些早期的系统在我看来十分差劲,因为它们的反应太慢了。等到系统计算机意识到车辆已经失去了牵引力,你已经迈向深渊。更糟的是,计算机随之会制动正在空转的车轮,从而把仅存的动力希望也给扼杀了,结果自然是泥足深陷。
而且在路试时,我们会发现,在某些路段,如果你的车子装备了早期的牵引力控制系统,那你必须将油门踩到底才能勉强通过,而同样路段,那些采用传统差速器锁的车辆却可以闲庭信步,轻松通过。为什么?这是因为这些牵引力控制系统存在“误制动”效应。不过,在那些制造商们的不懈努力下,问题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
如今的牵引力控制系统,比如这辆四轮驱动版路虎发现3装备的这款,经过长期发展,性能已大大改进。它们现在的反应速度比原来快多了,而且许多系统还有不同模式(泥地、雪地、岩石、沙地,等等),适用于不同的路况。实际上,现在的牵引力控制系统已不是人力之所及了,它们可以把你带往更远的地方。
不过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那些老式的轴间差速锁,它们用起来很简单,比如TJM Pro-Locker差速锁、Maxi-Drive差速锁和ARB气动式差速锁。碰上困难路况,只要有它们就觉得心安了不少。你可以凭自己的双眼和经验来观察前方路况,一旦预感到有失去牵引力的危险,就可以根据需要接合差速锁。缺点是它们很贵,每个大概要2000美元,包括空气压缩机在内。压缩机倒是蛮有用,可以用来在一天越野活动结束后给轮胎重新打气。
便宜货也有,比如Detroit Locker、Lock-Rite和Lokka四轮驱动系统。它们每个不到1000美元。这些都是自动差速锁,一旦探测到不同车轮的速度基本相同时,它们就会把差速器锁住。它们接合和分离时会有噪声,并且更适合于轴距比较长的四驱车。个人而言,我只倾向于在后桥上安装这种差速锁,因为如果装在前桥上的话,它们接合后会使转向变得沉重。
当然,大多数中型及大型四驱车一般都标配了防滑后差速器。车况新的时候它们工作的还算不错,但是它们老化失效的非常快。不过,可以找专业人士对差速器进行调试,这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仅能获得出色的牵引性能,而且花费相对便宜。调试时下手不要太狠,否则会损害车子在普通路面上的操控性能。
牵引力方面的问题就说到这里为止,你可能要问,到底怎样才能最快地冲出泥潭?在行动前,你首先应当好好观察一下你的轮胎和车身底板。如果仅仅是牵引力的问题,大不了用绞盘总能把你给拖出来的。如果你陷的太深,车身底部连光都透不进去,那你的麻烦可就大了。你应该用长柄的铁铲将轮胎和差速器周围的泥巴清理干净。然后再用缆索或绞盘慢慢拖动车辆,试着把它拖出来。
切记要“慢慢”拖。因为如果你的四驱车陷得结结实实的话,那它基本上就像个吸盘牢牢吸在泥巴里。那些平坦的表面,比如油箱,吸得尤其牢,原本只有两吨的车子现在会变成六吨甚至更多。而大多数的缆索、链条和绞盘都没有这么大的拖拽能力。所以在这个情形下,你别想一下子把车子整个拽出来,而应该先把这个“大吸盘”的吸力破坏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可以用一个气压式千斤顶或机械式千斤顶将车辆顶起,将吸力破坏掉,而且这样你还可以把石头或木块垫在车轮底下,从而获取离地间隙和牵引力,将车辆驱动出来。
如果你用的是气压式千斤顶,应该先把千斤顶气囊周围尖锐的物体,比如树枝、棍子之类的东西清理干净,因为这些东西有很大的危险。如果你用的是机械式千斤顶,千万要选择一块好的底座,以防千斤顶自己也陷进泥巴里去,并且操作时要小心,因为机械式千斤顶很不稳定。确保在车身上选择一个好的千斤顶受力点。
泥地游戏的新手们经常挡不住诱惑,喜欢驶离正道,或往两边开。因为这些地方看上去更干燥一些,而且位置更高,似乎更安全。但别被假相骗了,一旦驶离之前车辆留下的轨迹和车辙,你的四驱车就会像脱缰野马,很容易滑到路旁的树丛中去。道路两旁的地面通常会更软,甚至更泥泞,这是因为这些地方少有车子开过,还没被车子压实。所以还是要盯牢路面,这样你会处于有利地形。
泥地驾驶基本事项:
必备工具:长柄铁铲
拖车绳
两个合格的(冲压成型的)弓形钩环
胎压计
千斤顶
千斤顶支座
其他工具和设施:轮胎放气设备
轴间差速锁
泥地轮胎
空压机
气压式千斤顶
绞盘
一般规则:如果轮胎被泥巴锁住了,把差速器也锁住;保持冲力;紧紧咬住之前的车轮轨迹(车辙);遵守道路封锁标志;不要破坏路面
.
泥地和泥地之间也有所不同
粘土地:
不同类型的泥地各自禀性也大为不同。比如粘土地,比如丘陵地带的红土地,开起来就像开在油脂上一样。轮胎通常不会陷的太深,这意味着你基本上会在其表面上滑行。
黑泥地:
如果碰上黑色泥地,那你基本上没什么希望了。每次跟它们打交道我都吸取深刻教训,一旦失去冲劲,那你就别指望再往前挪,只能用绞盘或拖车绳来救驾。只要你的车轮开始打滑,很快就会刨出一个坑,差速器壳基本上就埋进去了,车子也就被陷住了。教训嘛,当然冲劲就是王道喽,一定要不停地动。差速器壳的离地间隙也很重要。所以,不要以为前面的大家伙都顺利开过去了,那自己的帕杰罗、普拉多或其他什么车也一定能开过去。要知道别人车用的是大轮胎,而你的小轮胎很可能就陷在它的车辙里。
黄泥地:
黄泥地综合了粘土地和黑泥地的特点,本身也有很多种。这种泥地很难预料,所以也充满了乐趣。
盐碱地:
这种地方看上去不是很泥泞,但是一旦上面的一层盐壳被压破,底下就是像柏油一样的泥浆。千万要循着前人留下的车辙前进,不要为了逞强而自己开辟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