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V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05)
三、国内SUV市场竞争特点
1.在国内SUV市场竞争中,日系竞争优势明显
目前,在14个主要SUV生产企业中,合作生产、引进车型或CKD组装的日系企业有5家,引进日本技术的有4家。也就是说,在14家企业中有9家与日本SUV息息相关,包括“丰田”、“本田”、“日产”、“三菱”在内的王牌车型国产化已经取得效果。2004年,“北京吉普”的市场占有率为20.14%,“长丰猎豹”为15.99%,“郑州日产”为5.79%,“东风本田”为6.67%,“一汽丰田”为7.06%,“东南汽车”为6.3%。这6个企业合计占SUV市场总量的62%,除去“北京吉普”部分JEEP品牌外,日系SUV在中国市场已经确立其优势地位,这种态势在2005年前3个季度继续演绎。
2.进口产品集中在高档领域,国内价格竞争蔓延到进口车市场
近年来,国内进口SUV增长最快的部分多为20万元以内的产品,其中日本车的地位牢固。如2002年,在我国进口SUV市场中,日韩和欧美各占了半壁江山。在50万元以上的豪华SUV市场上,“英国路虎”系列、“福特新翼虎”、“三菱帕杰罗”、“沃尔沃XC90”、“保时捷卡宴”、“大众辉腾”、“大众途锐”、“宝马X5”、“宝马X7”、“奔驰ML350”等仍然保持了一定的进口量。2004年,排量在3L以上的越野车进口数量同比增长15%(价值量增长8.58%),而2005年前8个月,1500ml<排量≤2500ml、2500ml<排量≤3000ml和排量>3000ml的越野车进口数量同比分别增长65%、111%和27%,金额则分别增长43.7%、59.4%和15.85%。
3.产品结构调整加快,价格继续向下修正
SUV回归与边缘化共进,中高档市场份额继续提高。2004年,SUV的市场结构出现了较大的调整,低档SUV的市场份额出现了大幅下降,中高档SUV的市场份额有了显著的提高,以“欧蓝德”、“丰田霸道”、“本田CRV”、“Jeep4700征途”等为代表的新产品阵营逐步与国际接轨,也预示了今后市场的发展趋势,即中高级SUV将成为市场销量可持续增长的主体。2003年高端产品几乎没有,而2004年在低端产品推出力度加大的同时,高端产品也得到加强。进入2005年,低端产品的改进和新产品推出依然如故,但高端产品则明显增多。
2004年,我国SUV市场销售平均价格达到18.9万元,比2003年下降了0.2万元。2005年前3季度总体价格水平继续呈现下降态势。
4.产品全系列和中高档化成为趋势,企业继续分化
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在高峰时期,我国国内生产SUV的汽车厂家已有三十多家,SUV品牌则接近五十个,经过2004年的平淡和2005年的滑坡后,目前生产厂家已经不足三十家。从竞争态势看,已经基本形成3个“军团”。即以“北京吉普”、“长城赛弗”、“长丰汽车”和“中兴海豹”为代表的第一“军团”,2004年销量均超过2万辆为第一“军团”;“一汽丰田”、“东风本田”、“郑州日产”、“福建东南”这4家销量在一万辆左右的第二“军团”;“华泰现代”、“上海万丰”、“北汽福田”、“江西富奇”5个SUV厂家的第三“军团”。从产品的竞争边界看,包括“长丰汽车”、“北京吉普”、“郑州日产”、“华泰现代”、“一汽丰田”等在中高档SUV领域。“长城赛弗”、“福州东南”、“江铃陆风”、“中兴海豹”、“上海万丰”、“南京跃进”等在中低端领域竞争的原有格局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一些原来生产经济型SUV的企业目前正在向中高端方向迈进,如“中兴金狮”的2轮驱动车型和4轮驱动车型。2005年以来,“长城赛弗”、“北京奔驰(吉普)”、“长丰汽车”和“东风本田”处于前4名;“江铃”、“北汽有限”和“一汽丰田”处于5-7位,其中“江铃”和“北汽有限”上升势头明显;在第三“军团”中,“奇瑞瑞虎”和“现代途胜”也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