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汽车:90年代经典
■ 中型车
● 第七代/第八代蓝鸟(1983-2005年)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豪华中型车的代表
不管你是位老司机还是位新手,对于日产蓝鸟这款车肯定不会陌生。作为日系车系中最早推入中国市场的一款主打车型,它一直是当时中型车(对于当时来说)销售中的前三名。
其实最早进口至国内的蓝鸟是蓝鸟的第七代车型,而到了90年代第八代蓝鸟开始真正受到人们追捧,第八代蓝鸟是日产在1991年推出,后来2000年以后,东风日产连续引进了数款从第八代蓝鸟演变而来的车型,包括风神蓝鸟、蓝鸟II以及后来的蓝鸟智尊。
第七代蓝鸟引进国内要从1983年开始算起,当时的车型代号为蓝鸟U11,这代蓝鸟对于日产及中国的意义非常重大。首先,它是蓝鸟车系中第一次使用前轮驱动的车型,这也奠定了后来蓝鸟的发展方向。而在中国,蓝鸟U11因为经久耐用,空间和价格适中,成为国内相当畅销的进口汽车。
到了1991年,日产开始生产第八代蓝鸟-U13型号,并且同步引进国内,当时引进国内的是三厢版车型,用蓝鸟SSS表示。当时蓝鸟U13的外形相比于此前的蓝鸟有了较大的改变,整体变得更加扁平,更加动感时尚。
在内饰及配置上,当时第八代蓝鸟的内饰结构以黑灰色为主,配有桃木装饰,而且像四门电动窗、中控门锁、电动折叠外后视镜、助力转向、手动空调、收音机等配置,这一代蓝鸟车型上都已经配备,在当时来说绝对是豪华配置。
到了2000年,东风日产国产的第一台车型就是日产第八代蓝鸟,并命名为风神蓝鸟,而随后还推出了蓝鸟II以及蓝鸟智尊,如今随着2005年轩逸(Bluebird Sylphy)的上市,全面替代了蓝鸟,当时国产的蓝鸟是处于雅阁、凯美瑞等同级别的中型车市场,而当时的紧凑级车市场销售的是日产的阳光。不过随着1.6L轩逸的国产,阳光也正式停产。
■ 紧凑型车
● 斯柯达Favorit系列/Felicia系列(1989-2001年)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没有空调的进口车
时间来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时,来自东欧捷克的斯柯达Favorit系列车型悄然来到了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后的家用车市场。Favorit系列曾通过易货贸易从东欧进口了15000辆,在之后的几年内,Favorit系列以小批量进口的形式在中国销售。
Favorit系列于1987年发布,直到1995年才停产,它是斯柯达旗下的第一款采用非承载式车身,前置前驱的紧凑型轿车。值得一提的是,Favorit系列车型的外观是由大名鼎鼎的博通设计的。引入中国销售的Favorit系列车型共有两种车身样式,两厢掀背版为Favorit,而旅行版为Forman。
Favorit系列拥有当时主流的车身尺寸,掀背车型的长宽高分别为3815/1620/1415mm,旅行版则被加长到4160mm,同时两款车的轴距都达到了2450mm。所以与同时期的紧凑型车相比,Favorit系列的内部空间毫不吃亏。
动力系统上,Favorit系列从诞生至停产,斯柯达只为它提供了一款1.3升4缸汽油发动机,变速箱也只提供一款5速手动变速箱。国内引进的Favorit和Forman与原版车型一致,都是搭载了这套动力系统。
1991年,斯柯达被大众收购后,由大众主导为Favorit做了一次中期改款。在动力方面,大众为Favorit系列的1.3升发动机安装了新的燃油喷射系统,使动力有一定幅度的提升;舒适性方面,大众为Favorit系列重新设计了中控台、仪表和座椅;而安全方面,则是对车门铰链,车门防撞梁进行了重新设计。改款后的Favorit车型也被少量进口到国内销售。
由于Favorit系列车型的装载能力强、性价比高等优点吸引了大批私营老板们购买。在当时桑塔纳统治中国市场的时代,Favorit系列以皮实耐用和高性价比为斯柯达在中国市场赢得了口碑。但由于当时只是进口整车,忽略了售后服务,零配件供应也没有及时跟上,因此Favorit系列车型饱受国内用户诟病。
就在Favorit系列还在热销时,它的换代车型Felicia系列已来到国内市场销售。Felicia是于1994年诞生,大众和斯柯达首度合作的新车。
上世纪90年代中旬,国内进口了Felicia系列的两厢掀背和旅行版两种车型。两厢掀背车型名为Felicia,旅行版名为Felicia Combi。在底盘方面,Felicia采用了大众平台进行开发。由于大众在外观设计上的帮助,Felicia的外观也变得圆润,突出的腰线也让Felicia显得有些肌肉感。同时Felicia系列轿车采用了大众标准制造,因此在整车质量方面也有所提升。
相比上代车型,引入国内的Felicia新增了许多实用的舒适性配置,如转向助力、丝绒材质的车门饰板等。在安全配置方面,ABS、驾驶位安全气囊、预警式安全带等配置也让Felicia系列成为国内安全性较好的紧凑型轿车。
Felicia的动力系统同上代相同,装备了重新调校后的1.3升4缸发动机,而变速箱依然只有一款5速手动变速箱可选择。
虽然上代车型的售后服务基本为0,但由于当时中国市场中车型短缺,所以Felicia系列还是能够在中国热销。但由于地域差异的问题,进口到国内的Felicia系列车型中没有装备空调,国内用户加装副厂空调后又导致动力的严重不足,这便成为Felicia系列在中国发展的最大缺点。
如今,与Favorit、Felicia系列同时进口的拉达、达契亚等车早已不见踪影,而这两代斯柯达老车还能够在街道中偶遇。这也足够证明了老斯柯达皮实耐用的特点,而老斯柯达“质量低略”的帽子实际上是由于当年售后服务方面没有引进造成的。可喜的是,直到现在,北京的各大汽配城依然能够买到这两代老车的配件,所以这两代老车还可以继续让我们追忆过去。
● 本田第六代思域(市民)(1996-2000年)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当时国内鲜有的运动家轿
90年代中后期,一款靓丽的本田车驶入了人们的视线,它就是第六代本田思域。它以动感的外观,优异的性能,让当时国人体验到紧凑运动型家轿的魅力,同时也受到了中国新兴白领们的追捧。
1996年,第六代思域三厢版开始进口到国内,这代思域是是本田第一次以满足全世界用户需求而推出的“全球车”。虽然前几代思域曾通过某些渠道进入中国,但真正为思域在中国创下良好口碑的车型则是第六代思域。
进口思域的配置在当时也是非常亮眼的,如助力转向、双气囊、电动后视镜、电动车窗、中控锁等配置都能够在进口思域中找到,这些配置在现在不算什么新鲜玩意,但对当时中国的消费者来说还是非常震撼的。
悬挂方面,进口思域则与原版车型相同,都使用了为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挂,因此运动性能在同级别车型内名列前茅。动力方面,引入国内的思域基本都装备了1.6升4缸VTEC发动机和4速自动变速箱。
在当时国内市场紧凑型车市场还在捷达时代时,思域的到来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同时也让中国用户真正体验日本紧凑型轿车的魅力。第六代思域流线形的外观、出色的性能、良好的舒适性和较低的油耗曾吸引了一批中国先富起来的私营老板。如今,仍然有保养出色、性能良好的第六代思域能够在路上行驶,这也证明了这代思域可靠的质量。
这代思域停产后,第七代思域也曾进口到中国,但由于车价接近广州本田生产的雅阁,所以销量并不出色,此后的第八、九代车型便由东风本田国产,以老思域创下的口碑在国内热销。
● 克莱斯勒 彩虹Neon(1995-1999年)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外形动感、配置豪华的美国车
90年代中后期是中美贸易的黄金时期,当时中国进口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美国车,其中最具个性的一辆就属克莱斯勒彩虹了。彩虹是克莱斯勒为了抢夺被日系车蚕食的北美市场而推出的全新紧凑型轿车。
1995-1996年,刚刚在美国本土上市的克莱斯勒彩虹就被大量引入到国内销售,在此后的几年中也有少量新车进口销售。在当时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国,彩虹曾以30多万元的高价在中国销售。虽然彩虹的售价非常高,但高价钱的付出却换来当时国内紧凑型轿车中少有的豪华配置,像电动后视镜、真皮座椅、CD音响、ABS、双安全气囊等都是当时国内用户鲜有耳闻的配置。
动力方面,引入国内的彩虹搭载了一台2.0升4缸16气门电喷发动机,这台发动机相比那些日本对手们的VTEC、VVT发动机而言是有些落后,但在中国市场中,这款发动机也足够国内用户使用了。在变速箱方面,彩虹装备落后的3速自动变速箱和一款5速手动变速箱。由于3速自动变速箱的技术较落后、挡位较少,所以彩虹的燃油经济性非常差,好在当时国内的油价还很低,车主们才能够承受油耗偏高的彩虹。
在质量稳定性方面,彩虹在国内的表现也不容乐观。由于彩虹的制造工艺问题,所以在行驶时彩虹的噪音、车身振动都较大。除此之外,彩虹还出现了诸如发动机熄火等故障。也正是这批美国车,才让国内用户对美国车产生了做工粗糙、故障率高、费油等不良印象。
直到现在,在中国的道路上依然能够偶遇彩虹,它那独特的外观设计曾给我们留下很多深刻的印象,甚至现在看来依然非常的动感。而它在同级别中傲人的配置,也给当时的车主带来了非凡的享受。虽然彩虹在质量、油耗方面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但它为大家承载的回忆却是非常美好的。
● 雪佛兰Corsica科西嘉(1987-1996年)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大排量的美式紧凑型家用轿车
对于90年代的中国而言,美国文化的大量涌入可谓是一个显著的时代特征,无论是迈克杰克逊还是迈克乔丹,都成为那个年代的经典和回忆珍藏,而进口数量与日俱增的美国汽车,也成为90年代中国市场不可或缺的时代烙印,其中,雪佛兰科西嘉便是代表车型之一。
科西嘉的产品生命周期其实并不长,其于1987年诞生,肩负着应对涌入美国市场的日本经济型家用轿车的使命入市,但仅仅历经了十个年头,便于1996年停产,被Malibu所取代。期间,科西嘉设计生产有两厢、三厢两版本车型,共匹配过2.0L、2.2L、2.8L、3.1L四种排量发动机,其中,2.0L及2.2L三厢版车型则于90年代中期被大量引入国内。
扁头方灯,线条棱角分明的设计风格,使得科西嘉具有着典型的90年代汽车造型元素,而这一点恰巧符合当时仍旧保守的中国消费者脾胃。加之其长宽高4661/1740/1377mm,轴距2626mm的车身尺寸,赋予的良好空间表现,为其在实用性上赢取了众多的青睐。
动力匹配上,科西嘉则具着典型的美国大排量风格,最小排量的2.0L车型,最大功率90马力,最大扭矩146N.m,而中国市场保有量最大的2.2L车型,则具有最大功率120马力,最大扭矩176N.m的数据表现,此外,两款车型均可配备5速手动及3速自动变速箱,手动挡车型则在当时的国内市场最为常见。
对于当时售价达到40万元的科西嘉而言,在配置水平上可谓处于90年代的主流。日间行车灯、真皮座椅、安全气囊、转向助力以及电动车窗等均有配备。而较为难找的185/75 R14规格轮胎,以及必须拉起手刹才能在驾驶室打开后备箱的功能设计,则给那个年代的国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马自达 323(1963-2003年)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时尚、经济家用车典范
90年代初期,伴随着日本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开展技术合作的风潮,经济时尚的日系车型开始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而323系列作为马自达在90年代进入中国的先锋产品之一,从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第六代马自达323在海外市场的表现颇为风光,其提供三种版本供消费者选择,分别为3门、5门掀背版和四门轿车版,采用前驱或四驱的驱动方式,并有五款发动机可供选择,分别为1.3L、1.5L、1.6L、1.8L四款汽油发动机和一款1.7L的柴油发动机。丰富的产品线加之其在赛车领域取得的成就,使这一代323在90年代初名噪一时,也成为马自达品牌在那个年代销量最大的车型。
不过,比起在国外市场的成功,它在中国可谓命运多舛。马自达品牌的中国情缘,可以追溯到海南汽车与日本马自达公司合资小批量生产马自达929 Station Wagon车型,而四门轿车版的六代323车型在1994年才被引入生产。由于没有取得国家颁发的轿车生产许可证,海南汽车厂所生产的车型只能在海南省省内通行。受许可证限制的海南汽车制造厂因无法打通内地市场,惨淡的销量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直到90代中期,北京的街头开始出现一批进口的323四门版,其中大多是1.6L排量的化油器车型,最大功率87马力,最大扭矩125Nm,皮实耐用,经济省油,使得323在当时赚得了不错的口碑,有些公司甚至还采购过一批车型作为出租车,从而使得323这个名字被国人渐渐熟识。
而到首先生产323车型的海马汽车,直到1997年才凭借重组,正式纳入一汽集团和国家的统一规划,获得生产轿车的资格。直到2000年,海马汽车才利用老旧的323平台换装丰田的8A电喷发动机推出HMC7130,投放到全国市场。然而随着人民消费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旧的技术以及较差的产品推广使得这款323在全国范围内并没能取得令人满意的销量。这款车仅在批量上市两年之后,便停止了生产,取而代之的是第八代323车型,即大家熟知的福美来。
尽管90年代马自达323的国产化试水“波澜不惊”,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款经典车型的动感外观,精致内饰已经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深刻印象,成为高品质家轿的代名词。海马汽车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战略,与马自达合资生产的后继车型——福美来在紧凑型家用车市场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这同时也为马自达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总结:
其实90年代不仅实现人们拥有汽车的梦想,而且到了90年代末期中国汽车的发展已经逐步从进口向国产开始转变,上面列举的这些车型包括帕杰罗、蓝鸟、马自达323等在90年代末期都已经逐步国产,国产的结果当然就是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全面增加,可以说90年代在实现了人们开始拥有汽车的同时,也基本形成了如今中国汽车市场进口加合资生产格局的雏形。(图/文 张文君/仝斐/于尚宏/褚超)
[汽车之家 车系历史] 这期我们主要讲在90年代最出现频率较高、同时也较为经典的中型车。当时这些车型有些继续被政府军队购买,成为公务用车,而有些车型已经在那时进入到了富裕的家庭。这一期我们回顾的具体车型包括了:欧宝欧米茄、欧宝威达、大众帕萨特、日产风度、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6款。(2012年3月20日更新)
● 欧宝 欧米茄A、B(1980年代末-2004年)
印象指数:★★★
印象中的它:挂着闪电标的“佐罗”车
在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佐罗”的名称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无数青少年都梦想着长大后能够像他一样行侠仗义。与此同时,一款挂着与佐罗特有的Z字标相似的德国高端中型车也来到了中国市场,它就是欧宝欧米茄A,当时欧米茄还被无数青少年称为“佐罗车”。
在上世纪80年代末,欧宝欧米茄A通过大贸途径来到了中国市场。当时中国的中型车还在供不应求的状态,欧米茄A的到来缓解了这一情况,并且大部分都被各级政府采购当做公务用车。
欧米茄A于1986年在德国上市,研发这款车共耗费了欧宝将近20亿德国马克,是欧宝当时的旗舰车型,并且代表了欧宝当时的最高水平。欧米茄A通过流线的外形、0.28的超低风阻系数、宽大的空间、先进的电子装备和出色地燃油经济性获得了1987年的欧洲年度车型大奖。
进口到国内的欧米茄A的内部空间相比同级别车型宽敞不少,较低的噪音和良好的舒适性为欧宝创造了很好的口碑。这代欧米茄A的配置方面与海外版车型大致相同,只是在座椅材质,车门内饰板材质上与海外版车型有很大的区别。
这代欧米茄采用了前置后驱的驱动形式,共有1.8升、2.0升四缸发动机和3、0升、3.6升、4.0升直列六缸多款发动机供选择。搭配了5速手动、4速自动两种变速箱。进口到中国的欧米茄A的驱动形式与海外版车型相同,动力方面大多数都装备了2.0升直列4缸发动机,并搭配5速手动变速箱。
在桑塔纳一枝独秀的年代,欧米茄A的到来让国人知道在遥远的德国还有一个依然出色的平民品牌。现如今,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再街上看到这款老车。
这代欧米茄同样是欧宝的旗舰车型,同时它也沿用了前置后驱的驱动形式,它也是当时中国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后驱中型车之一。在外观方面,这代欧米茄使用了欧宝新的品牌设计风格,变得非常的现代。车身尺寸也被放大,轴距也达到了当时惊人的2730mm,所以这代欧米茄的内部空间相比同级别车型优势非常明显。
进口到国内的欧米茄B大多数装备了2.2升直列4缸ECOTEC发动机,最大功率106kW、最大扭矩为205N.m,进口到国内的欧米茄B搭载了5速手动和4速自动两款变速箱,动力系统在当时只能说是够用。
进口到中国的欧米茄B的配置水平可谓是非常强大了。安全配置方面,它装备了前排双安全气囊、前排双侧气囊、ABS防抱死系统、电子防盗等配置。在舒适性方面,它还为中国消费者准备了真皮方向盘、电动真皮座椅、双温区手动空调、CD音响、车载电话等当时的主流配置。
90年代末,这代欧米茄在还经历了一次中期改款,改款后的欧米茄B依然以大贸的途径进入到中国。改款后进口的欧米茄B增加了2.0升4缸ECOTEC发动机和3.0升V6发动机供中国用户选择。配置也有一定提升,增加了Bose 8声道音箱、氙气大灯、电动后窗遮阳帘、自动空调等豪华配置。不过将近40万元的售价阻碍了它进入平民百姓家中的步伐。
2004年后,随着最后一步佐罗电影的谢幕,欧宝欧米茄也随之停止进口,我们对佐罗和欧米茄的记忆似乎也随之停留在那个时段里。两代欧米茄都来到中国闯荡,它们以漂亮的外观、宽大的内部空间、较高的配置和可靠的质量为欧宝以后在国内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在前两天,我还在北京的环路看到了保养出色、行驶状态良好的早期进口到国内的欧米茄B在奔驰,可见它的质量还是非常出色的。现在还有许多改款后的欧米茄B在国内的2手市场中销售,多数售价都不足5万元,喜欢它的朋友可以尽早下手,收藏这款经典的欧宝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