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8×8重型越野车-黄河JN252
黄河JN252
1967年7月,在一机部越野车研制进度检查会上,考虑到刚刚组建的第二炮兵部队急需高性能特种车辆,一机部汽车局会同总参有关部门决定,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停止黄河250的进一步研制发展工作,集中力量研制第二炮兵部队所奇缺的高机动重型越野车。当时这个车代号为“黄河 251”重型越野车, 但是因为技术指标要求过高,以及当时国内材料的强度和加工工艺不能满足样车试验要求,最终历时两年,经过两轮样车试制后不得不放弃。
1968年底,第二炮兵部队和一机部汽车局向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下达了研制“黄河253”的紧急命令,黄河253是利用成熟的技术在当时民用黄河150载重车的基础上改装而成,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满足第二炮兵的紧急需要。数月后,总计156辆重型越野车成为我国第二炮兵部队最早期的制式装备。同时,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全力投入到高机动性越野车——黄河252的研制工作中,黄河253车型就没有再延续发展。
1969年中苏边境接连爆发了几起冲突事件,之后,苏联又私下向美国等国试探对中国核设施发动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二炮部队急需具有机动性的导弹发射平台。故1969年12月第二炮兵和一机部汽车局再次向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发文,下达了研制8x8高机动性独立悬挂重型越野车的任务命令,从此开始了黄河JN252的研发过程。
研发过程中在JN251的基础上做了很多修改,改进首先是车架,回归老黄河JN150的Z字梁,原先要求的刚性好,现在要求有一定的韧性,多轴车之间相互扭着,刚性太强容易扭断。再一个弹性元件由原来螺旋弹簧改成了扭力杆,当时参照坦克的扭力杆。车壳体又与二炮等相关部门进行了重新研究,铝合金不过关,把自重往上提,车桥等元件改成铸钢材质,由于是独立悬挂关键的万向节工艺缺乏,参考的是戴高乐送给周总理的小雷诺车,最后JN252的万向节就是参考了它的球差万向节结构。当时要求的防滑差速器参考的是从国民党缴获的万国牌载重车,把它进行解体参照,后来黄河JN252用了7个这样的防滑差速器,四个轮间三个轴间,此时第一轮设计试制工作基本结束。
1970年9月,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制造出4种规格的4辆样车,交给第二炮兵和一机部汽车局的联合试验组。测试时发现JN252的球差万向节老是烧损,里面4个球老是烧毁,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角度比较大效率降低了,后来进过改进很快就解决了,在试验过程中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当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四辆试制车中有一辆与火车相撞,从坦克场回来以后走到机床二厂那的铁路,车头刚开过去,火车就来了冲JN252中间撞过来,居然没有撞碎仅仅是把车架撞歪了,剩余的车继续做试验。1971年,为尽快满足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二炮组织军委等单位组织鉴定,认为该车基本符合要求,还有部分需要改进,最主要的是独立悬挂的衬套磨损严重,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的材质问题,其次是密封也有问题,还有转向机相当沉重漏油等现象,JN252的转向机是仿照四川生产的法国贝利埃车型的转向机,而JN252也是从1971年开始批量生产。
黄河JN252 导弹牵引车
1971年的批量生产是由部队临时鉴定,在1975年又进行了两高一低试验(高温,高原,低温,)后,1976年4月由一机部,七机部,国防科委,二炮在济南开了鉴定会,JN252从此基本定型,JN252主要有4个车型,分别为A型,B型,C型,基本型,基本型为普通装载导弹所使用,A型主要是拉发射基座,B型比A型长主要是燃料车为导弹加注燃料。当时JN252不但给部队用还有国防科委用,用作导弹试验,以及另外一部分给部队舟桥部队用,搭载机动浮桥,在毛主席逝世的时候,其中两辆JN252改装的灵堂车。
黄河JN252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状
1984年的时候为了35周年国庆阅兵仪式导弹部队的检阅,要求组织30多辆车要重新制造,做完以后再拉往北京做试验。1984年10月1日,在建国三十五周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上,黄河252牵引乳白色的中远程导弹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让曾经为这辆车的研发与生产的相关工作人员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