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朔源,杂议各国汽车品牌与文化
前言:本质与核心,寻找汽车文化密码
单年举办第十二届上海车展主题很新颖,“人、车、自然的完美和谐”,很是符合如今的社会趋势及潮流,但由于离去年底刚刚闭幕的北京车展双年展太近,而让汽车业界或多或少有些提不起兴致来,除了传统的东风集团一贯不以集团身份参加以外,一汽集团本次也没有到场,国内三大集团只剩下上汽集团,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记得前年上届的上海车展,奇瑞异军突起,抗起了自主品牌的大旗而让人深刻,接下来在去年北京车展上,国内各大自主品牌均以如火如荼之势展现了各自“自主”的风采,在政策鼓励自主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的着力开拓,已经成为国内各大汽车公司的一种必然战略。独立研发、委托海外、跨国购并等不同模式百花齐放,目前还很难看出究竟何种方式会成为一条自主品牌发展的捷径。但作为国有汽车主力军的三大集团中的其二都没有参与本次品牌上海车展,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其在众多非正规军自主品牌和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压力下,其“自主”部分的作业成绩不佳有关,而且上汽通过跨国购并得到的英国罗孚技术而摇身一变的“荣威”,在本次车展的动静肯定会借主场之势而惊天动地,三大其中的两大与其继续展现以往在合资部分的成就,还不如让大家来个“眼不见为净”。拿王朔有些文痞的话来说,就是让大家骂也下不了口,呵呵。
不过,尽管自主品牌目前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要欲图更大的图谋,则必须要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前提下,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与众多汽车强国一争高下。那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应该不是低成本制造、也不是技术革新、更不是努力追求品质的完美,当然这些都是大前提,但仅仅凭这些还远远不够。正如一个资深的业内专家说的,“汽车产品背后是汽车品牌,而汽车品牌背后则是一个国家的汽车文化”,只有形成我们独有的汽车文化才是中国汽车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土壤,也才能核心竞争力历久弥新的保证。
说到汽车文化可能有些空泛,但是其实可以归结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汽车本身的,具体体现主要是汽车本身所折射出的设计和制造理念,其中所包含的设计元素实际上就是文化元素,不同国家的汽车产品,因为文化元素不一样,其设计的结果便不一样,而不同的工艺和生产制造理念也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另一方面是汽车产品折射出来的全社会有关汽车人文精神的汇总。比如,谈到美国就是那种自由、奔放、大气的汽车观念,回顾汽车百余年的历史,正是美国追求自由和竞争的理念,以社会化大生产的形式奠定了美国几十年来业界老大的地位;谈到德国就是精密、严谨、充满技术的汽车理念,也正是德国在技术和工艺上孜孜不倦的追求,使得德国车引领了全球汽车技术的方向;而日本的认真和一丝不苟,使得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厂商以精益生产的模式,将物美价廉的日本汽车销遍全球各大市场,形成了日系车如今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这些现象都与深层次的汽车文化相关,那到底什么才是汽车文化?中国需要培育一个什么样的汽车消费文化呢?中国汽车文化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恐怕并不轻松,如果我们本次车展之利,通过日本、德国、美国、法国、韩国、意大利、英国七个汽车强国的汽车品牌文化的深入探讨,来对照中国汽车品牌和文化建设层面的差距,寻找未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竞争力的密码,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希望能通过连续的几篇文章,能逐一探讨中国和七大汽车强国背后的文化内涵,给我们前行中的中国自主品牌带来少许启示,也希望呼吁能尽快形成刚刚步入汽车社会初级阶段的良好汽车文化氛围。当然本文作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希望业界同仁能斧正和拍砖。
中国:中庸与和谐,继承大统与时俱进
汽车品牌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历史环境、居民性格、消费习性、以及用车氛围等,因而不同国家的汽车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甚至同一国家内部不同区域也有着显著不同,如我们都知道东北地区的人普遍喜欢“大车”,而西南地区的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两厢车就是这样。同时,文化和历史传承性非常重要,早期汽车工业造一辆车是非常细腻的工艺过程,几乎都是手工来完成的,如同现在依然传承传统工艺的瑞士手表一样。但随着工业流水线的出现,汽车工业规模化了,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个性和内涵,我们更熟悉的例子就是红旗,以往红旗的那种大气和雍容,如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仅仅是因为当初的红旗是官车,而现今的红旗并不具有这么高的档次这么简单。
业内人士都在总结不同国家汽车品牌文化,如美国车大气,德国车严谨,法国车浪漫,意大利车热烈,日本车精致、韩国车实用等等,当这些汽车文化被最终归纳的时候,才发现中国汽车品牌文化的缺失。正如一位资深媒体人士所说,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特色的汽车品牌,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正常和深入人心的汽车文化。而品牌文化内涵与精髓的匮乏,正在成为阻碍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进步的最大阻力。
随着国内汽车消费群体的突飞猛进,汽车不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同时是一种能满足人们在社会上获得认同感的精神产品。当然以欧美成熟的汽车观点来看,这种类似穿的衣服是否名牌就代表你这个人的内心素养的看法,其实还属于初级阶段。但存在就是合理的,如同吃饭与餐饮,名称不同的背后,折射出的境界自然不同,前者只是人的生理需求,而后者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社会交往的需求,或者享受美食、或者觥筹交错、或者借酒消愁。因此在中国刚刚步入汽车社会的如今,对汽车文化的追求也是很朴素和略显幼稚的,如购车心态上的求大、求全、求新的观念,实际上在心理层面或多或少有些炫耀心理在作怪。而在中国汽车消费的主流群体中,低调、实用和中庸也是一种普遍心态,这就是为什么捷达、桑塔纳这些20年前的车型还在二、三线城市车型长期畅销的原因之一。
还有更加不成熟的消费心态就是总希望自己选的车能物超所值,但是又不知道什么才是好车的标准,和欧美人买车的时候第一件是打开汽车的引擎盖相反,很多人第一件事是坐到车内,去看看配置是否齐全和内饰是否看上去更豪华。因此这就是不同厂商都推出“豪华版”产品都带着恶俗的木纹内饰的根本原因,几十万元的车无可厚非,但是几万元的入门级车,也都是仿桃木的仪表板,不说大量廉价塑料内饰的化学污染指数有害身体,单单这种心理,就颇似那个买珠还椟的古人。
在使用汽车这一工具的时候,国人也有不少不良习惯,如闯红灯、违章驾驶、酒后驾车等行为屡禁不绝,高速公路上长时间占用超车道,大型车辆不按各自道路行驶等等,这些行为显然称不上是和谐的,而且更是诱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中国长期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在世界位居前列,也正是这些低俗汽车文化的极端表现。
随着中国汽车消费者的不断成长和成熟,汽车文化也会逐步褪去浮躁和虚华,而逐渐升华到一个新层次,这也是符合政府倡导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旨的。以小见大,仅仅通过最近相当一段时间看国内汽车的销量排名,也能感觉到这一点,两厢车的热销现象,就是以往“没有屁股的就不能算车”不成熟观点的一种无声驳斥。而很多技术含量高而售价比相应同级产品高上一截的产品,也在为越来越被懂车的消费者所青睐。消费心态的成熟,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主动行为,更应该依靠厂商的产品和专业媒体的舆论引导。在本次车展上就能看到这一点,很多厂商新推出的产品已经逐渐少了抄袭和仿冒,多了独立思考下的厚积博发。当然在某些核心技术层面,我们还有很大欠缺,如环保和低排放的发动机、带有整体理念的汽车外观和造型设计、下一代清洁汽车能源的研发等等,但随着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技术方面的突破也许会逐渐追得上发达国家的进程和国际潮流。
在汽车和谐社会建设这一深层次课题上,也将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用车环境的改善而日趋成熟和理性,相信伴随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得提高以及力量的不断强大,中庸和谐将成为中国汽车文化的主旋律。
从最早的东风、红旗、上海牌轿车,直到如今的奇瑞、长安、荣威,从最早的全手工敲打和装配,到如今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冲压、焊接、总装和涂装生产线,几十年的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之路,都告诉我们只有自强不息才能让我们走的更远、更自豪,而在当今全球和平进步和全社会和谐发展的主题下,中庸和谐的精神也将会使我们走的更高、更稳健。借助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以及传统中庸和谐的强大生命力,我们最终将在世界汽车文化的舞台上,展现既符合世界先进汽车理念,又有中国传统文明的汽车文化精神内核,而这将成为自主品牌发展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