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卡厂商:专用车品牌形象最重要
卡车市场走势不定,各企业想方设法提升市场竞争力。而在专用车市场日渐重要的今天,改装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各企业的市场表现。近日,记者获悉,有重卡企业就大、小委改政策进行调整,这会否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记者日前获悉,中国重汽2012年的委改政策有所变动,在大委改价格上不再透明,也不再下发上装价格本。为此,记者致电各重卡企业,了解其改装政策是否有所变动。
委改企业不满结算周期过长
“大委改的价格本确实还没发,我们目前只提供底盘价格。现在我们还是先和改装厂联系,依照去年价格表,下浮5%~6%。”中国重汽某分公司负责人王刚(化名)告诉记者。他表示,这一变动相当于都按小委改方式操作,由经销商直接和上装厂联系,但允许几家与中国重汽合作良好、信誉度较高的上装厂使用其整车公告。
“这些企业必须是和中国重汽有委改协议的改装厂。因为长期合作,我们比较相信它们,而且产品质量有保证,不会惹什么麻烦。”王刚补充道:“今年商务大会上是这么说过,可能现在是试运行。”
记者了解到,之所以有此变动,是因为中国重汽的资金周转流程较慢,导致给各委改企业的上装结算周期过长。“主要是改装厂要求的。重汽的资金周转比较慢,大概3~6个月为一周期。有的改装厂一年也就做一两千万元,3个月或半年才结算一次,甚至有时候资金困难还拿车顶款。这种情况出现多了,改装厂的资金压力太大,都被拖得受不了。”王刚表示,另一方面,或许中国重汽觉得大委改方式比较麻烦,想把与上装厂沟通结算等工作“推出去”,才有此改革。
“用户或经销商把钱给企业了,你没及时给改装厂结算,改装厂当然有意见,宁愿自己去和经销商、用户谈。这很正常,就是谁结算方便,谁更有保障的问题。”柳汽专用车事业部相关人士分析道。北奔重汽销售公司专用车部相关人士则推测,中国重汽在大委改上的变动,或许还有调动各方积极性以保证上量的考虑。
新政风险大难管控
“这个新政策对分公司来说省事很多,改装厂也高兴,实际上所有改装厂应该都希望这么操作。”王刚分析道:“过去只要重汽收到钱,改装厂就得把车给用户,但重汽什么时候给改装厂打款就不一定了。现在这种操作模式,重汽少了麻烦,改装厂可以及时收到现金,资金流更顺畅,肯定更愿意接受。”
新模式下,经销商和用户拿到的整车价格变动则不会太大。“过去在上装,重汽要给经销商台阶返利,经销商则将这部分返利让给用户。现在经销商和上装厂直接谈,上装不存在返利,最终的整车价格实际没有变动。”王刚认为,新模式只是中国重汽内部结算方式发生变化,而对用户并无明显影响。
尽管如此,王刚仍不看好这种新模式。“现在是这么说,但将来会比较乱,估计实行一段时间后还会改回来,何况重汽还拿着各大委改企业的质量保证金。”
之所以这么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在价格方面,过去的大委改相当于“一线通”,由整车厂统一收钱。现在改装厂也收钱,经销商认为不如以前便利。其次,尽管整车厂省了事,但也存在较多隐患。在这种政策下,上装质量的管控不如原来严格,一旦出现问题,由于改装厂仍然使用重汽的整车公告,重汽还得承担较大责任。
“比如自卸车的上装是四方的箱子,重汽的整车公告上,底盘使用多大尺寸的箱子是固定的。现在经销商直接和改装厂联系,双方可能为了降自重,将原本8毫米厚的箱底降到6毫米,将来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生损毁,很容易产生纠纷。届时如果用户去告,谁出的合格证,谁就要担负责任。”王刚举例说:“一些规模不大的改装厂只图眼前利益,不会顾及到给市场造成的不好影响。一旦吃官司,整车厂出的整车公告,要作为第二被告,企业没得到利益不说,反而惹一身麻烦。”因此,表面上在这种模式下,整车厂将很多麻烦推给了经销商和委改企业,但最终承担的风险更大。
“这样做会面临不可控制的问题。首先是整车质量不可控,其次在国家严查的关于上装生产一致性问题上,也没法控制。而且这还涉及到车辆售后服务谁来管等一系列问题。整车出问题,用户肯定要找发合格证的单位,要找底盘厂。”陕汽销售公司专用车部大委改科相关人士如是说。柳汽专用车事业部相关人士也认为,这种模式会涉及生产一致性问题。
此外,新模式还涉及销售收入的变动。大委改模式下,尽管是整车厂替改装厂收钱,再给改装厂结算上装费,双方相互开票,但这部分也计入整车厂销售收入。“现在这种模式,上装价格就不能算入重汽收入,对经销商影响不大,但对国企来说,销售收入是很关键的数据。”王刚补充道。而根据中国重汽的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重汽要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进入世界500强。要实现这一目标,销售数据也很关键。
北奔重汽销售公司专用车部相关人士则认为此举有利有弊,虽然可能推动销量上升,但随之而来的事情很多,如果改装车质量不高,整车厂将承受很大压力,且对发放整车公告的厂家形象也很不利。
记者日前获悉,中国重汽2012年的委改政策有所变动,在大委改价格上不再透明,也不再下发上装价格本。为此,记者致电各重卡企业,了解其改装政策是否有所变动。
委改企业不满结算周期过长
“大委改的价格本确实还没发,我们目前只提供底盘价格。现在我们还是先和改装厂联系,依照去年价格表,下浮5%~6%。”中国重汽某分公司负责人王刚(化名)告诉记者。他表示,这一变动相当于都按小委改方式操作,由经销商直接和上装厂联系,但允许几家与中国重汽合作良好、信誉度较高的上装厂使用其整车公告。
“这些企业必须是和中国重汽有委改协议的改装厂。因为长期合作,我们比较相信它们,而且产品质量有保证,不会惹什么麻烦。”王刚补充道:“今年商务大会上是这么说过,可能现在是试运行。”
记者了解到,之所以有此变动,是因为中国重汽的资金周转流程较慢,导致给各委改企业的上装结算周期过长。“主要是改装厂要求的。重汽的资金周转比较慢,大概3~6个月为一周期。有的改装厂一年也就做一两千万元,3个月或半年才结算一次,甚至有时候资金困难还拿车顶款。这种情况出现多了,改装厂的资金压力太大,都被拖得受不了。”王刚表示,另一方面,或许中国重汽觉得大委改方式比较麻烦,想把与上装厂沟通结算等工作“推出去”,才有此改革。
“用户或经销商把钱给企业了,你没及时给改装厂结算,改装厂当然有意见,宁愿自己去和经销商、用户谈。这很正常,就是谁结算方便,谁更有保障的问题。”柳汽专用车事业部相关人士分析道。北奔重汽销售公司专用车部相关人士则推测,中国重汽在大委改上的变动,或许还有调动各方积极性以保证上量的考虑。
新政风险大难管控
“这个新政策对分公司来说省事很多,改装厂也高兴,实际上所有改装厂应该都希望这么操作。”王刚分析道:“过去只要重汽收到钱,改装厂就得把车给用户,但重汽什么时候给改装厂打款就不一定了。现在这种操作模式,重汽少了麻烦,改装厂可以及时收到现金,资金流更顺畅,肯定更愿意接受。”
新模式下,经销商和用户拿到的整车价格变动则不会太大。“过去在上装,重汽要给经销商台阶返利,经销商则将这部分返利让给用户。现在经销商和上装厂直接谈,上装不存在返利,最终的整车价格实际没有变动。”王刚认为,新模式只是中国重汽内部结算方式发生变化,而对用户并无明显影响。
尽管如此,王刚仍不看好这种新模式。“现在是这么说,但将来会比较乱,估计实行一段时间后还会改回来,何况重汽还拿着各大委改企业的质量保证金。”
之所以这么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在价格方面,过去的大委改相当于“一线通”,由整车厂统一收钱。现在改装厂也收钱,经销商认为不如以前便利。其次,尽管整车厂省了事,但也存在较多隐患。在这种政策下,上装质量的管控不如原来严格,一旦出现问题,由于改装厂仍然使用重汽的整车公告,重汽还得承担较大责任。
“比如自卸车的上装是四方的箱子,重汽的整车公告上,底盘使用多大尺寸的箱子是固定的。现在经销商直接和改装厂联系,双方可能为了降自重,将原本8毫米厚的箱底降到6毫米,将来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生损毁,很容易产生纠纷。届时如果用户去告,谁出的合格证,谁就要担负责任。”王刚举例说:“一些规模不大的改装厂只图眼前利益,不会顾及到给市场造成的不好影响。一旦吃官司,整车厂出的整车公告,要作为第二被告,企业没得到利益不说,反而惹一身麻烦。”因此,表面上在这种模式下,整车厂将很多麻烦推给了经销商和委改企业,但最终承担的风险更大。
“这样做会面临不可控制的问题。首先是整车质量不可控,其次在国家严查的关于上装生产一致性问题上,也没法控制。而且这还涉及到车辆售后服务谁来管等一系列问题。整车出问题,用户肯定要找发合格证的单位,要找底盘厂。”陕汽销售公司专用车部大委改科相关人士如是说。柳汽专用车事业部相关人士也认为,这种模式会涉及生产一致性问题。
此外,新模式还涉及销售收入的变动。大委改模式下,尽管是整车厂替改装厂收钱,再给改装厂结算上装费,双方相互开票,但这部分也计入整车厂销售收入。“现在这种模式,上装价格就不能算入重汽收入,对经销商影响不大,但对国企来说,销售收入是很关键的数据。”王刚补充道。而根据中国重汽的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重汽要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进入世界500强。要实现这一目标,销售数据也很关键。
北奔重汽销售公司专用车部相关人士则认为此举有利有弊,虽然可能推动销量上升,但随之而来的事情很多,如果改装车质量不高,整车厂将承受很大压力,且对发放整车公告的厂家形象也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