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车痴”马大立
童年兴趣潜伏人生机遇
马大立 9 岁以前生活在上海,童年的记忆是上海少年宫里的船模比赛和家里形形式式的模型。在江南造船厂任工程师的父亲,看他对拆拆装装的事感兴趣,便找给他一些小零件。他的童年比别人单调,因为只爱做模型,他的童年比别人快乐,也因为只爱做模型。
马大立
9岁时,他随爸爸妈妈去了香港,还是爱做模型,不是玩具模型,而是将实物缩小比例,做精细版。初中时已经开着吉普车在山里走,但发觉真车性能十分差,便开始自行改装四驱车,中学毕业后,他将目标对准四轮驱动的吉普车(简称四驱车),他最自豪的就是将一辆普通车改装成使用性能一流的“改装车”。
在香港有一条珠宝街,夹杂其间很显眼的一处红砖本色的门脸却与众不同。门前摆的除了车胎就是内圈,要不是就是一些汽车配件。这就是马大立的“四驱专门店”,尽管门面不大,在香港却有名气。店主人“车痴”马大立更被认为是香港业界的传奇人物。香港很多电视台、报社的四驱车和一些名人明星的改装车都是从这里诞生的,更有些车主自他87年立店起就成了他的铁杆客户,成了朋友。
这小门面背后主人,成了凤凰卫视当仁不让的合作者,被选为车队的技术总顾问,导航驾驶领队,为“千禧之旅”创造了一个四万公里无重大行车事故,历经用油、路况、气候等恶劣条件而安全返航的奇迹。
说是奇迹,其实每一步都是平时打下的功夫。
千禧之旅 两次落泪
在中东沙漠行车时要应付不同身份的人群,他们有武器,随时会对这几辆车下手,做你想不到的事,当地政府也鞭长莫及。领队马大立在1号车上的职责不只驾车,还得用另一只手紧张握住对讲机器,告诉后面车前面的路况,会碰到的“敌情”。所有的行车责任由这个刚刚30出头的年轻人承担。
车队进入到国内以后,像回到家就放松了神经,马大立第一次用对讲器跟后边的车讲起了笑话,见惯了马大立的严肃,吴小莉奇怪地问旁人说:“马大立还会讲笑话?”这位“车痴”所经历的考验和压力是难以想象的,稍有意外发生,就会危及队员的性命,他不得不绷紧身上每一条神经。经历了沙漠的酷热,进入国境后,两次险情使这位十多年没再掉过眼泪的汉子哭了。
一次下山时,盘山公路极其复杂。队长郭滢驾驶的2号车在青藏高原上的转弯处突然打滑,猛地冲向一个土坡,队长郭滢当场昏迷。马大立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他为没有控制场面而歉疚,至今提起依然心有余悸,所幸郭滢最终化险为夷。“还有一次我也哭了,那时当地政府一辆车在我们1号车前开道,车距保持在几百米。那辆车突然不动了,我当时眼泪就流下来了,以为那车一定是出了事,是不是里面的人已....”在那特殊的环境里了,一个小小的异常,都会让敏感的心害怕。好在那辆车只是水箱坏了。
《四驱宝典》(《汽车导报》特别奉献,马大立Victorma主笔,国内售价198.00元)
劳苦不要紧但得有希望
他坦白说其实此次旅程归来人是不快乐的。因为一路上不仅经历了许多现代都市生活中无法经历的战乱,人心的混乱,也目睹了太多流离和无望。
“这些苦难是以前在电视里看不到,也感受不到的........”
在以色列、伊朗、伊拉克,他看到到处充满战争的影子,随时会有持械的人对你虎视眈眈(幸好有经过改装的“四驱车”在任何路面情况下都可以跑得飞快),在巴基斯坦,人们的生活的清苦使得队员们都觉得自己幸福无比,在印度,一些人群看上去很木然,没有感情在脸上,没有希望在眼神里。当车队开过时,当地的人拥过来,伏在车窗上,用毫无生气的眼神望着车内的人,任你拍照、录像,他们没有任何表示和表情。
经历了这种体验的马大立说:“真的,有希望跟没有希望是两回事,你可以感受到的,劳、苦都不紧,但是中国是有希望的。”
他一再地重复这句话,这是他一路以来所有感受的提炼。
马大立边说边翻看沿途日记和笔记,有时会突然停止一下,似乎又回到路上,又拿着那只对讲器,在1号车为车队导航。
“我在写一本书,为什么要写书?因为里面所有的故事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从头到尾。我是1号车, 看得比任何一辆车都清楚,他们看到时已经没有危险了,因为我已经走过去了, 变成不一样,里面太多故事了。”